发病时间:不清楚
替米沙坦片最好的高血压药
补充说明:替米沙坦片最好的高血压药
a******W 2014-10-22 21:48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替米沙坦片是一种常用的降血压药物,常与其他药物如厄贝沙坦、氯沙坦钾、奥美沙坦酯、缬沙坦等合用以控制高血压。由于每个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同,选择哪种药物最好还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患有高血压或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1.替米沙坦
替米沙坦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该药物通过阻断AT1受体而降低血压。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本品时需注意调整剂量。
2.厄贝沙坦
厄贝沙坦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其能竞争性地阻断AT1受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发挥降压效果。建议饭前空腹服用以提高吸收效率。
3.氯沙坦钾
氯沙坦钾可用于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此药物可选择性阻断AT1受体,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钾水平。
4.奥美沙坦酯
奥美沙坦酯适用于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其主要通过抑制AngⅡ与其受体结合,减少醛固酮分泌,进而降低血压。对于存在严重肝功能不全者,需要谨慎使用。
5.缬沙坦
缬沙坦适用于各类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够有效地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压。对驾驶及操作机器能力无影响,但须警惕可能出现的头晕等不良反应。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遵医嘱进行使用,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用。患者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和均衡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
2024-03-07 03:32
举报通常情况下,替米沙坦片没有最好的降压药物,临床上比较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1、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是一类降压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与受体结合,达到舒缓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的作用。常用的药物有氯沙坦钾片、缬沙坦胶囊等。
2、利尿剂
利尿剂主要是通过促进钠和水分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压的作用。常用的利尿剂有氢片、片等。
3、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而发挥降压作用,从而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等。
4、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减少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从而降低血管的收缩压力,常用的药物有硝苯地平片、盐酸维拉帕米片等。
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达到降压的效果。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主要有培哚普利叔丁胺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等。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病情加重。同时,患者在服用替米沙坦片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药效。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2018-03-07 17:36
举报替米沙坦是一种口服起效的,特异性血管紧张素II受体 (AT1型) 拮抗剂。替米沙坦在首次用药后3个小时内降压效应逐渐增强,一般在开始治疗4-8周后达最大降压作用且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稳定维持。也可以用缬沙坦(平欣)。17030418
2017-03-04 23:25
举报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可影响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它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替米沙坦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Ⅰ型)拮抗剂。替米沙坦替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ATⅠ受体亚型(已知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位点)高亲和性结合。替米沙坦在ATⅠ受体位点无任何部位激动剂效应,替米沙坦选择性与ATⅠ受体结合,该结合作用持久。替米沙坦对其他受体(包括AT2和其它特征更少的AT受体)无亲和力。上述其它受体的功能尚未可知,由于替米沙坦导致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从而可能引起的受体过度刺激效应亦不可知。 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服药后降压效果持续超过24小时,包括下次给药前的4小时。这一结果在安慰剂对照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服用替米沙坦40mg和80mg后波谷与波峰的比值持续地在80%以上。所以,替米沙坦片治疗高血压效果还是很好的。
2014-10-22 21:48
举报向医生提问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高血压病一般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0%以上。高血压病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每个个体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个体差异性较大。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