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运动失调> 运动失调证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运动失调证可以通过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中药调理、针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运动疗法
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身体活动来改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灵活性,通常由物理治疗师指导。此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运动能力,减轻因运动失调导致的不自主运动等症状。
2.平衡功能训练
针对患者的平衡问题设计特定练习,如单腿站立、闭眼走直线等,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旨在增强核心稳定性及下肢肌群控制力,从而改善姿势保持和移动时的稳定状态。
3.中药调理
根据体质特点配制个体化方剂,可能包括黄芪、白术等药材;内服外敷均可。中医认为运动失调多由气血不足引起,补气固表是关键策略之一。中药可调节体内气血平衡,缓解相关症状。
4.针灸治疗
选择特定穴位进行刺络放血,一般在门诊环境下完成系列疗程。传统中医学认为运动失调与经络阻滞有关,针灸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改善上述状况有益处。
建议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以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必要时,药物治疗也可考虑使用,例如抗胆碱药或苯海索可用于缓解震颤,但需谨慎使用并遵循医嘱。

2024-03-01 15:38

举报

医生回答(1)

韩颜冉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运动障碍疾病又称锥体外系疾病,主要表现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肌力、感觉及小脑功能不受影响。   本组疾病源于基底核功能紊乱,通常分为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和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两大类,前者以运动贫乏为特征,后者主要表现异常不自主运动。运动障碍疾病又称锥体外系疾病,主要表现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肌力、感觉及小脑功能不受影响。   本组疾病源于基底核功能紊乱,通常分为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和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两大类,前者以运动贫乏为特征,后者主要表现异常不自主运动。

2014-09-09 20: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锥体外系疾病 (运动失调,锥体外束病,运动障碍疾病)

运动障碍疾病(movementdisorders)又称锥体外系疾病(extrapyramidal diseases),主要表现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肌力、感觉及小脑功能不受影响。本组疾病源于基底核功能紊乱,通常分为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和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两大类,前者以运动贫乏为特征,后者主要表现异常不自主运动。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