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引起
补充说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引起
2014-09-08 20:0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化学因素、电离辐射、病毒感染、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1、遗传因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会增加子女患病的风险。
2、化学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接触苯以及含有苯的有机溶剂,可能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3、电离辐射
如果患者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从而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4、病毒感染
如果患者受到病毒的感染,可能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5、免疫异常
如果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减退,从而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另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另外,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酚磺乙胺、氨基乙酸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贫血的情况,则可以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2022-11-26 16:23
举报你好,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你好,建议你朋友最好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不要紧张,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2018-11-23 20:1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药物毒性作用、病毒感染、化学毒物、放射线照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或功能障碍。鉴于其严重的血液学后果,建议患者在确诊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疗或其他支持性治疗。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基因检测以评估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管理策略。
2.药物毒性作用
某些药物如氯霉素、阿司匹林等具有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药物是首要措施,同时需监测血液学参数变化。
3.病毒感染
特定病毒如肝炎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等可直接侵犯造血干细胞或间接诱导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微环境,从而增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风险。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例如针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可用于控制病情发展。
4.化学毒物
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甲醛等化学物质会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进而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立即脱离受污染环境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评估是必要的应急措施。
5.放射线照射
电离辐射如X射线、伽马射线等能够破坏DNA结构,干扰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因此大剂量放射线暴露会显著增加患再障的风险。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象变化以及骨髓造血功能指标。
建议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骨髓穿刺涂片分析等血液学检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药品和放射源。
2024-03-09 09:30
举报1、生物因素,以病毒感染为主要表现,多为肝炎病毒,肝炎病毒可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表现异常,从胚胎发生学角度看,肝与骨髓均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此种抑制因子与肝-骨髓可能有交叉作用。 2、其他功能衰竭因素,如长期未进行治疗的慢性肾衰竭、贫血症、免疫失调、遗传因素均能引起再障,部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也可转化为再障。关于发病机理,至今尚无满意的解释,一般形角地归纳为种子(造血干细胞)、土壤(造血微环境)和虫子(免疫异常)三者的相互影响。 3、化学因素,经常接触化学药物就会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4-09-08 20:04
举报向医生提问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的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据国内21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口,明显低于白血病的发病率;慢性再障发病率为0.60/10万人口,急性再障为0.14/10万人口;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