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在
补充说明: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在
a******W 2014-09-08 17:0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在表现为皮肤苍白、毛发稀疏、心悸气促。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这些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化学毒物暴露、辐射暴露以及某些药物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造血干细胞受损或死亡,进而影响到各种血细胞的产生,导致其数量减少,从而引发一系列外在症状。
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这可能与贫血引起的心肌供氧不足有关。
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应考虑进行全血细胞计数、骨髓穿刺等检查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024-03-02 13:51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不是一回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变化主要为红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说原来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数量越大则贫血越严重。根据起病缓急、病情轻重、骨髓破坏程度和转归等,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在我国经部分地区调查,每10万人中有1.87~2.1人发病,与日本报道的发病率相近。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急性型与慢性型病例的比例为1∶4.6。
2014-09-08 17:08
举报向医生提问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的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据国内21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口,明显低于白血病的发病率;慢性再障发病率为0.60/10万人口,急性再障为0.14/10万人口;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