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中性粒细胞增高> 中性粒细胞增高抗生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中性粒细胞增高可以考虑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克拉霉素等抗生素治疗。若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通常口服给药,每日分2-3次服用。阿莫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干扰细菌生长繁殖,从而发挥杀菌作用。此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因此对于多种细菌感染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增高有治疗效果。
2.头孢克肟
头孢克肟一般口服给药,每日一次。头孢克肟是一种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膨胀、破裂而死亡。其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故适用于由上述病原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增高。
3.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通常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具体剂量和频次取决于患者状况及医嘱。左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等活动,从而达到杀灭敏感细菌的效果。该品可用于治疗由敏感菌株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由中性粒细胞增多症诱发的感染。
4.环丙沙星
环丙沙星通常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具体用法依医嘱执行。环丙沙星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能有效地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转录过程,进而达到抗菌的目的。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若因感染引发中性粒细胞升高,则可使用本品进行治疗。
5.克拉霉素
克拉霉素多为口服给药,每日一次。克拉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作用。该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所以当存在由这些菌种引起的感染时,可考虑使用克拉霉素进行治疗。
在使用上述抗生素治疗期间,应注意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同时,应保持充足的休息,促进机体恢复健康状态。

2024-03-19 14:04

举报

医生回答(1)

关涵韵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您稍微高了一点点,只要其他指标正常以及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可以视之为正常,诊断疾病的时候中性粒细胞的计数和比例都要看的,不是单纯一个方面的就能决定的,单纯这个比例不足以说明中性粒细胞的多少.
注意身体,合理营养,经常运动锻炼身体,如有不适及时复查.

2014-09-07 23:1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中性粒细胞增高

中性粒细胞增高常见于细菌感染。

  • 症状起因: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该细胞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髓过氧化物酶是中性粒细胞所特有,即使在有强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中也极少或完全没有这种酶。在细胞化学上,一般将这种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中性粒细胞的标志。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所谓趋化作用,就是细胞向着某一化学物质刺激的方向移动。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粗细胞膜上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钙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使细胞移向产生趋化因子的部位。中性粒细胞的片足与产生趋化因子的异物接触后,接触处周围的胞质形成隆起即伪足,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下凹,将异物包围,形成含有异物的吞噬体或吞噬泡。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有IgGFc受体和补体C3受体,可加速吞噬作用。被吞噬的异物裹有抗体和补体时,与中性粒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加强了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称为调理作用。细胞随着吞噬作用的开始,导致细胞膜紊乱而引起呼吸爆发,细胞耗氧量增加,产生大量的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等细胞毒性效应分子,对寄生虫具有杀伤活性。在IFN-γ和TNF刺激下,则可产生更多的过氧代谢阴离子,杀死胞外寄生虫。中性粒细胞在杀死吞噬的细菌等异物后,本身也死亡,死亡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中性粒细胞受细菌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作用时,细胞的颗粒内容物向细胞外释放。释出的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可以分解血管基膜、肾小球基膜、结缔组织的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以及血浆中的补体C5、C15和激肽原等。其分解产物有的又是中性粒细跑趋化因子,能吸引更多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物质中,还有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不动因子(NIF)、激肽酶原、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凝血因子、白三烯等(成令忠,1993)。除了在抗感染中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外,中性粒细胞可引起感染部位的炎症反应并参与寄生虫感染引发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免疫病理损害。抗体直接作用于组织或细胞上的抗原,中性粗细胞通过其Fc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IgGFc段结合,发挥ADCC作用,从而导致细胞毒型变态反应损害;当抗原抗体比例适合而形成19S大小的免疫复合物,不易被吞噬,沉积于毛细血管壁,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至局部。中性粒细胞通过Fc受体和C3b受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并吞噬之。吞噬过程中脱颗粒,释放出一系列溶酶体酶类,造成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在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的部位,也有中性粒细胞的聚集,说明中性粒细胞也参与了速发型变态反应导致的病理损害。

  • 可能疾病:阑尾炎  炎症性肠道疾病及其伴发的葡萄膜炎  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 就诊科室:血液

推荐医生更多

王昀启

提问

济南甲状腺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