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抗利尿激素> 温度降低抗利尿激素升高

精选回答(1)

李东玲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擅长:代谢综合征,肥胖症,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等。

提问

温度降低抗利尿激素一般会升高,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内源性多肽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从而提高肾脏对水的重吸收,维持体内的水平衡。抗利尿激素在人体内的水平有一定的波动,一般在早上8点到晚上8点,抗利尿激素的水平会逐渐升高,到了下午4点到6点,抗利尿激素的水平会逐渐下降。在夜间睡眠时,抗利尿激素的水平会达到峰值,从而维持体内的水平衡。因此,温度降低抗利尿激素一般会升高。

如果患者抗利尿激素升高,可能会导致尿液浓缩,从而引起尿量减少的情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以免引起脱水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2023-08-16 23:01

举报

医生回答(2)

郑越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温度降低抗利尿激素升高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非甾体抗炎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及充足休息,旨在通过日常行为调整改善新陈代谢状态。此措施有助于减轻体重,进而减少抗利尿激素水平过高引起的水肿等问题。
2.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通过阻断前列腺素合成来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这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能有效控制因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发热反应及相关不适感。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可降低血压并扩张外周血管。该类药物能够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而发挥其效应;对于存在高血压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而言,使用此类药物有助于稳定体内电解质平衡。
4.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起效时间快,通常为数分钟至数小时。该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免疫应答,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的体温调节异常有较好的效果。
5.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
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是通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来补充缺乏的甲状腺激素,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甲功指标以调整剂量。此疗法适用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缓慢相关症状,提高机体基础代谢率后也可间接改善上述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取任何治疗方法前,都需要评估个体的具体状况以及可能的风险因素。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同时关注身体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024-02-24 19:27

举报

陆梓琛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环境温度下降,体表失水减少(出汗减少,包括显性出汗和不显性出汗),体内水分增加。体液的浓度减小,渗透压降低,作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反馈性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同时减少抗利尿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2014-09-01 14:1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出汗减少

交感神经链综合征可表现为功能缺失症状,如皮肤导电性能减低、出汗减少。交感神经链综合征(sympathetic chain syndrome)是多病因导致长期隐性存在的临床综合征。当神经节损害严重及代偿能力削弱时出现典型症状,常被延误诊治,多在尸检中偶然发现。因受损的交感神经节不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都有共同的临床症状。如疼痛、感觉障碍、血管功能障碍等。

  •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 许多病因可引起交感神经链综合征,如各种急性及慢性感染,全身性或局部感染,各种内源性、外源性中毒,以及外伤、脊柱退行性疾病、肿瘤、血管性疾病和慢性刺激性病灶等。 (二)发病机制 本病因不同交感神经节受损,而导致相应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因原发病不同而异,感染性炎症引起,可见到细胞内空泡形成及脂肪变性,伴神经节间质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和浸润,中毒和败血症引起可见神经节细胞坏死。

  • 可能疾病: 交感神经链综合征 温虐 硬皮病 股外侧皮神经炎 腓骨肌萎缩症

  • 就诊科室: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李翠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李桂娟 主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