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失眠> 失眠多梦> 中枢性尿崩血管加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中枢性尿崩表现为高尿量、低渗尿和低浓缩能力,伴有口渴、多饮等症状,是因为抗利尿激素合成与释放受阻,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分障碍。该病通常由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引起,如颅咽管瘤、下丘脑错构瘤等病变压迫神经组织。中枢性尿崩还可能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进一步降低其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中枢性尿崩患者可能出现肾小管损伤,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液体丢失引起的电解质失衡和脱水所致。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中枢性尿崩的发生,例如X染色体连锁遗传的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全。
中枢性尿崩需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强调定期监测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或过度补水,以减少并发症风险。

2024-01-24 15:17

举报

医生回答(1)

陈家熙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辨证当分为阴虚燥热,但应区别孰轻孰重,治疗总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固肾缩尿为为法,若阴伤及阳者,鉴于益气温阳。

2014-08-31 23:0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尿崩

尿崩,一般为尿崩症的简称。尿崩症是指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 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 症状起因:1、原发性(原因不明或特发性尿崩症)尿崩症:约占1/3~1/2不等。通常在儿童起病,很少(<20%)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这一诊断只有经过仔细寻找继发原因不存在时才能确定。当存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高泌乳素血症或经放射学检查具有蝶鞍内或蝶鞍上病变证据时,应尽可能地寻找原因,密切随访找不到原发因素的时间越长,原发性尿崩症的诊断截止肯定。有报道原发性尿崩症患者视上核、室旁核内神经元减少,且在循环中存在下丘脑神经核团的抗体。 2、继发性尿崩症:发生于下丘脑或垂体新生物或侵入性损害,包括:嫌色细胞瘤、颅咽管瘤、胚胎瘤、松果体瘤、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 白血病 、组织细胞病、类肉瘤、黄色瘤、结节病以及脑部感染性疾病(结核、 梅毒 、血管病变)等。 3、遗传性尿崩症:遗传性尿崩症十分少见,可以是单一的遗传性缺陷,也可是DIDMOAD综合征的一部分。(可表现为尿崩症、 糖尿病 、视神经萎缩、 耳聋 ,又称作Wolfram综合征)。 4、物理性损伤:常见于脑部尤其是垂体、下丘脑部位的手术、同位素治疗后,严重的脑外伤后。外科手术所致的尿崩症通常在术后1~6天出现,几天后消失。经过1~5天的间歇期后,尿崩症症状永久消失或复发转变成慢性。严重的脑外伤,常伴有颅骨骨折,可出现尿崩症,燕有少数病人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创伤所致的尿崩症可自行恢复,有时可持续6个月后才完全消失。

  • 可能疾病: 尿毒症性心肌病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