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肝炎> 血浆凝血酶原高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血浆凝血酶原高可能是由维生素K缺乏、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关键辅因子,其缺乏导致这些因子活性降低,进而影响凝血酶原的合成和活化。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制剂进行补充,如依克欣、迈之灵等。
2.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导致凝血因子水平下降,无法正常发挥凝血功能。可采用替代疗法即输注相应缺乏的凝血因子来纠正缺陷。例如缺乏Ⅷ因子时可以使用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物等进行治疗。
3.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受损,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同时存在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进一步影响凝血功能。对于肝硬化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改善病情。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C是一种全身微血管栓塞状态,在此状态下,凝血系统被过度激活,大量凝血因子被消耗,导致凝血功能障碍。DIC的治疗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同时支持呼吸循环功能,预防器官功能衰竭。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体外膜肺氧合(ECMO)、血液净化等。
建议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潜在风险。必要时,应咨询专业医师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凝血功能测试或其他相关检查。

2023-12-22 16:00

举报

医生回答(1)

林飞儒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凝血酶原是血液凝固因子之一.存在于血浆中,亦称第Ⅱ因子.是凝血酶的前身物质,凝血酶原生成于肝脏,生成时有维生素K参与.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正常值一般为70-100%,凝血酶原活动度的降低常见于肝脏的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而你小孩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才40%,将近减低了一半,所以你小孩的凝血功能应该是很差,很容易并发出血包括内脏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疾病,而转氨酶正常值一般小于50以下,转氨酶升高常见于:1,病毒性肝炎这是引起转氨酶增高最常见的疾病,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2,中毒性肝炎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都能引起转氨酶升高,但停药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3,大量或长期饮酒者谷丙转氨酶也会升高. 4,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转氨酶都高于正常水平,应该积极治疗.

2014-08-21 20:3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维生素K

维生素K(VitaminK,简称VitK)又称抗出血维生素,是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α,甲基-1,4-萘醌衍生物的总称,体内包括VitK1(叶绿醌)和VitK2(甲基萘醌类)。VitK1的化学形式是2-甲基-3-植基1,4-萘醌,也称为2-甲基-3-叶绿基-1,4-萘醌;而VitK2(简写为MK-n)为系列化合物,统称为甲基萘醌类,其侧链有一不饱和的多异戊烯基,根据侧链长短的不同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侧链上有6~10个类异戊二烯基的甲基萘醌(从MK-6到MK-10),其结构式如图1。此外,体外合成的VitK3(2-甲基-1,4-萘醌)本身不具备活性,在体内肝中可被烷化为MK4而有生物活性。  VitK是萘醌的衍生物,耐热、耐酸,为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但易被阳光和碱所破坏。VitK1为鲜黄色油状物,VitK2为鲜黄色结晶,可溶于甲醇、丙酮、苯、石油醚、氯仿等,VitK3为黄色结晶,溶于四氯化碳、氯仿、植物油、丙酮、苯和乙醇。VitK的衍生物如VitK3磷酸酯,琥珀酸酯或亚硫酸氢盐均为水溶性,而甲基荼氧醌乙酸酯对光不敏感。

推荐医生更多

孙城城 主治医师

提问

贵州盛京中医肝病医院

王昀启

提问

济南甲状腺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