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血疳起因
补充说明:血疳起因
a******W 2014-08-20 16:2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血疳可能由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减少,引起贫血。这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补铁剂如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口服补铁制剂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2.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缺乏症是指机体长期摄取不足或利用障碍所引起的营养素缺乏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不同类型的维生素缺乏可导致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进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补充相应维生素可以改善病情,如维生素B12缺乏者可通过注射维生素B12进行治疗。
3.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这些基因突变导致毛细血管壁脆弱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对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并预防出血,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4.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使正常造血受抑制。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会干扰正常的造血功能,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化疗是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等药物杀死白血病细胞。
5.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症。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或造血干细胞受损时,无法正常产生足够的血细胞,导致贫血的发生。雄激素能够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常用药物为、丙酸睾酮等。
建议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以及针对可能存在的特定风险因素的筛查,如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饮食方面,应确保均衡饮食,包括适量的铁质和叶酸来源食物,以支持血液健康。
2023-12-28 09:47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血疳是一组以下肢多发性细小紫癜及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皮肤病。又称“血瘙”。1.发病前常有长期站立或静脉曲张史。
2.好发于下肢,尤以小腿伸侧多见,偶可累及躯干下部及匕肢,常对称发生。
3.新生皮损为针头大小瘀点,密集成片:或皮损互相融合呈苔藓样斑片;或可见到毛细血管扩张,互相连接成环状、半环状。陈旧虚损转为棕褐色或黄褐色色素沉着斑,表面可有少许鳞屑,散在少数新皮损,呈辣椒粉样斑点。
4.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轻度瘙痒。
5.病程慢性,可反复发作,有自愈倾向。
2014-08-20 16:21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一、感染细菌(以beta;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见,此外尚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病毒(风疹、水痘、麻疹,流感)和肠道寄生虫。二、食物鱼、虾、蟹、蛋、乳等食物异性蛋白。三、药物抗生素(青、链、红、氯霉素)、磺胺类、异烟肼、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类、保泰松、奎宁等)等。四、其他如寒冷、花粉、虫咬、疫苗接种等。上述因素引起抗原mdah;抗体复合物反应,此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或肾小球基底膜上,并激活补体,释放过敏素等,损害毛细血管,小动脉,引起广泛的毛细血管炎,甚至出现坏死性小动脉炎,使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粘膜及内脏器官出血,水肿。胃肠道及关节等可有类似改变。肾脏病变多为局灶性轻型肾炎,严重者可有肾小球毛细血管灶性坏死或全肾受累。也有学者认为本病属速发型变态反应,大量IgE。吸附在肥大细胞上,后者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引起上述损害。
可能疾病:急性黄疸型肝炎 血清病性荨麻疹 Wegner肉芽肿伴发的葡萄膜炎 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相关巩膜炎 同种免疫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常见检查: 血管壁的检测 凝血酶原活动度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 骨髓显像 血清特异性IgE抗体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
就诊科室: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