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按摩穴位

精选回答(2)

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内科疾病、儿科疾病和妇科疾病,达于阴平阳秘,对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结节和糖尿病及并发症有深入研究

提问

脾胃不和可以按摩足三里穴、天枢穴、中脘穴、内关穴、公孙穴等穴位。脾胃不和是指脾与胃失去互相协调的关系,可能是饮食不节、过度劳累、久病体虚等因素导致的,患者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

1、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的位置。通过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扶正培元、调理脾胃的作用,还可以缓解胃痛、腹胀、便秘等不适症状。

2、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取穴时可让患者仰卧或者正坐,从肚脐向上数4横指,可触及动脉搏动,为天枢穴。按摩天枢穴可以起到调理脾胃、理气止痛、消食导滞的作用,对于脾胃不和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在前正中线上,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处。中脘穴可以起到和胃健脾、降逆利水、通经活络的作用,可以用于改善脾胃不和引起的胃痛、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4、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内关穴可以起到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的作用,对于脾胃不和引起的胃痛、呕吐、心悸、失眠等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公孙穴

公孙穴位于足部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在跖骨的前缘凹陷中。公孙穴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改善脾胃不和引起的胃痛、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需要注意,按摩穴位时应注意力度,避免过度按摩,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脾胃不和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治疗,改善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2023-07-26 02:19

举报

王祥羽 副主任医师 河北易县医院

擅长:临床工作近30年,能够正确诊断及处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对新生儿疾病有独到见解。

提问

您好,根据您介绍的情况,有脾胃不和。建议最好去医院就诊,进一步查胃镜等,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按摩可以作为辅助治疗,不能完全依赖按摩,否则容易延误病情,同时注意休息,饮食生活有规律,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忌食生冷硬的、油腻的及辛辣刺激的食物。

2018-11-10 06:24

举报

医生回答(2)

罗阳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胖与中医的脾虚,痰湿有关,与个体差异,遗传基因等有关。建议检查确诊。

2014-08-19 02:09

举报

陈家熙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脾胃不和可以通过按摩和针灸治疗。最好看看中医医生辩证施治。

2014-08-19 02:0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证名。以不思食,食而不易消化为主症。《明医指掌》:“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或吐,或泻,或胀满,或吞酸,或嗳气,或恶心,用治中汤。脾不和,不喜食而食不消者,枳缩二陈汤、枳术丸;胃不和者,平胃散。”

  • 症状起因:脾胃共同主持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性能上各有特点。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使饮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气主升,则饮食物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脾胃不和,即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失调。临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如饮食不节(洁)、思虑太过、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均可导致脾胃不和证。

  • 可能疾病: 夏季感冒 急性肠胃炎 胃病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