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抽动症> 小儿推拿流口水

精选回答(1)

佟靓 主治医师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三甲

擅长: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泌尿科,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心理咨询等。

提问

小儿推拿流口水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脾胃虚弱、口腔溃疡、牙龈炎、脑瘫等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

1、正常现象

如果小儿年龄较小,吞咽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可能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一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

2、脾胃虚弱

如果小儿平时饮食不节或者不规律,可能会导致脾胃虚弱,从而出现流口水、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健脾开胃合剂、小儿健脾散等药物辅助改善,平时要注意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

3、口腔溃疡

如果小儿平时经常吃一些比较坚硬的食物,可能会导致口腔黏膜损伤,从而出现口腔溃疡,引起小儿流口水的情况,并且可能会伴有口腔疼痛、进食困难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冰硼散、桂林西瓜霜等药物辅助改善,平时要注意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漱口。

4、牙龈炎

牙龈炎是指牙龈边缘软组织的炎症,通常是由于牙菌斑引起,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牙痛等症状,小儿可能会出现流口水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小儿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过氧化氢溶液等药物漱口,抑制口腔内细菌的生长。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5、脑瘫

脑瘫通常是指小儿脑性瘫痪,可能与遗传、妊娠期感染、缺氧等因素有关,患儿可能会出现流口水、智力低下、癫痫等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小儿使用巴氯芬片、盐酸替扎尼定片等药物辅助改善,如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小儿的饮食健康,可以多吃一些优质蛋白类的食物,也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同时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但是要避免食用辣椒、炸鸡等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小儿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7-11-19 23:11

举报

医生回答(2)

朴浩霖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小儿推拿流口水可以考虑补脾经、揉板门、捏脊、运内八卦、清肝经等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补脾经
补脾经操作是以拇指螺纹面着力于穴位上,顺时针旋推为补法,每次可推30-50次。此手法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口涎自溢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揉板门
揉板门是将拇指指腹放在穴位上,施加压力并做旋转动作,每次可揉动30-50下。此方法能够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脾胃功能,从而减轻因脾胃失调引起的口涎增多现象。
3.捏脊
捏脊通常从患儿背部的骶尾部开始,沿督脉向上推至大椎穴,重复数次。此措施通过刺激督脉及夹脊穴来调节脏腑功能,有助于改善消化吸收问题,进而减少口水分泌。
4.运内八卦
运内八卦是指用示指、中指指腹蘸取适量润滑剂,在固定区域内按照一定的路径来回推动。此步骤旨在平和脏腑、调理气血,对治疗由积食导致的多涎有一定效果。
5.清肝经
清肝经的操作是用拇指指甲掐住宝宝的小指掌侧,然后沿着小指掌侧一直向下推到指尖处。此步骤能疏解肝火,若孩子是因为肝火旺盛引起唾液分泌过多,则可通过此方法得到改善。
在进行上述推拿前,应确保孩子的皮肤无异常反应,以免引起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此外,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表现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2024-01-11 16:36

举报

林诗音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宝贝面部抽动严重,家长并拢食指和中指按揉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双耳连线的头顶正中部位)顺时针按摩10-15分钟,每天3-4次。
2.宝贝上肢抽动明显,交替按压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大拇指与食指张开时交汇之中点),每侧10分钟,每日2-3次。
3.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双侧内关、神门、灵道、风池、太阳、率谷各1分钟;推小天心,清心经、肝经各300次,分推坎宫10次。用上法治疗21次,睡眠恢复正常。症状好转,继续治疗10次,有一定效果。

2014-08-10 20:4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流口水 (口涎外溢)

口涎外溢又称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 症状起因: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年龄渐长,到孩子能吞咽过多的唾液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如果3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么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则就不一定有问题。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粘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便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 可能疾病:口炎  痉挛性脑瘫  扁桃体周围脓肿  中风  下颌下隙感染  

  • 常见检查: 口腔内窥镜  牙髓冷热诊  牙髓电活力  

  • 就诊科室:口腔

推荐医生更多

夏海涛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合肥京东方医院

史天涛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裕和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蒙华庆 主任医师

提问

重庆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刘双臣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

夏光源 主治医师

提问

贵阳正宇铁路医院

牛京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