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小儿神经性尿频治疗
补充说明:小儿神经性尿频治疗
a******W 2014-08-10 07:0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小儿神经性尿频可以考虑行为疗法、心理治疗、中药调理、膀胱功能训练、抗胆碱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行为疗法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减少焦虑情绪。通过正面引导和鼓励,逐步纠正不良行为模式,缓解紧张情绪,改善症状。
2.心理治疗
由专业心理医生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方法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旨在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其自我调节能力提升,从而控制排尿次数。
3.中药调理
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其中龙胆草、黄芩清热燥湿;栀子、泽泻利水除湿;当归养血活血;柴胡疏肝解郁;甘草调和诸药。此方具有清肝泻火、利湿解毒之功效,适用于因肝胆实火上攻引起的口苦咽干、头晕目眩等症状。
4.膀胱功能训练
通过定时排尿、盆底肌肉锻炼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来调整膀胱的功能活动。该措施有助于增强膀胱括约肌的力量及稳定性,减少不自主排尿现象的发生频率。
5.抗胆碱药
常用抗胆碱药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按医嘱给予患儿适量服用。这类药物能够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膀胱容量,从而延长排尿间隔时间。
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液体,特别是在晚上睡前,以减少夜间尿频的发生。
2023-12-27 15:0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发现孩子尿频时,首先要到医院检查:排除身体疾病的影响。当确定为神经性尿频后,家长不必过 于紧张,应该对孩子耐心诱导,告诉他身体并没有毛病,不用着急,不要害怕,尿频症状会很快好 起来消除患儿的顾虑,鼓励他说出引起紧张不安的事情,关心他提出的问题,给他认真解释,安慰 ,使他对害怕担心的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尽快恢复到以前轻松愉快的心境之中。这样,尿频就会 自然而然地得到纠正。平时对患儿在想小便时,鼓励用力忍一下,延长两次排尿的时间,如有进步 时就应给以表扬,逐渐使排尿间隔延长到正常。对孩子的矫正教育要有耐心,千万不要打骂训斥, 这样使孩子情绪更紧张。对于入园、入学儿童,还要取得幼儿园学校老师的配合,多理解、安抚孩 子,上课要放松情绪,多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游戏或其他活动中。 一些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654一2、谷维素等,有助于调节神经使膀胱的逼尿肌松弛,括约肌 收缩,增加膀胱蓄尿量,减少排尿次数,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此外,可试用玉米须15克 ,水煎,加适量糖代茶饮。或用生木瓜切片,泡酒1星期,每次约9克,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5~ 7剂。还可用中药威灵仙15~25克,加水500~1000毫升,煎至25O~500毫升,先熏后洗前阴,每次 约30分钟,每天2~3次,对小儿尿频症有效。
2014-08-10 07:07
举报向医生提问
神经性尿频症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患儿年龄一般在2~11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其发病特点为尿频,每2~10分钟一次,患儿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较小患儿经常为此尿湿裤子,可继发尿路感染或阴部湿疹。小儿神经性尿频多半是父母无意中发现,到某些基层医疗单位就诊时,常被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收效甚微。
症状起因:一方面是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够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而出现障碍,另一方面是孩子生活中有一些引起精神紧张、对精神状态造成不良刺激的因素。例如生活环境的改变,孩子对刚入托,入学心理准备不足,被寄养给他人抚养,父母的突然分离、亲人的死亡,以及害怕考试或对某种动物的惧怕等。这些都可能使小儿精神紧张、焦虑,使抑制排尿的功能发生,障碍,结果表现出小便次数增多。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
缩泉胶囊
补肾缩尿。用于肾虚之小便频数,夜卧遗尿。 老年人肾阳虚引起的尿急、尿频、遗尿;小儿遗尿、神经性尿频、压力性尿失禁、慢性前列腺炎、膀胱过度活动症。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4克
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属痰热壅肺证者。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症、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逍遥合剂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所致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