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脾胃气虚气虚
补充说明:脾胃气虚气虚
a******W 2014-08-04 23:0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脾胃气虚气虚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艾灸疗法、运动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丰富的食物摄入量,减少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品。通过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来缓解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具体针对脾虚患者,可适当食用小米粥、山药等健脾养胃的食物。
2.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需依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通常包含补益脾胃的草药如党参、白术等,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草药能够调节体内气血平衡,增强体质,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各种不适有良好效果;重点考虑选用具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药材。
3.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在专业人员操作下将艾条点燃后放置于特定穴位上进行温熨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此方法通过温和地刺激经络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进而起到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对于脾胃气虚所致乏力、腹泻等症状有益。
4.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涉及一系列身体活动,如太极拳、散步等,旨在提高心肺功能并增强肌肉力量。科学研究表明,规律性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肠胃动力学,从而缓解由脾胃虚弱引发的消化不良等问题;适合脾虚者参与且不会加剧病情。
建议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监测体重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风险。若症状持续未得到改善或者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中医师的帮助,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药物干预。
2024-01-22 22:29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您对准症再用药,虽然这几个药有相似之处,但是有它们的偏重,人参健脾丸偏重益气健脾 参苓白术散偏重健脾止泻 补中益气丸偏重脾胃中气下陷,希望您早日康复.
2014-08-04 23:05
举报向医生提问
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症状起因:一、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二、脾虚的类型: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三、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