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泌尿外科> 尿失禁> 尿失禁> 尿失禁是什么引起的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尿失禁可能是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真性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等疾病因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压力性尿失禁
由于盆底肌肉和膀胱括约肌功能减弱导致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流出。这会导致患者在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出现漏尿现象。可通过提肛运动来加强盆底肌肉训练,改善症状。
2.急迫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是由于膀胱炎或其他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引起膀胱黏膜高度敏感所致,在排尿中枢受到刺激后会出现紧急排尿的情况发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充盈性尿失禁
充盈性尿失禁通常由下尿路梗阻引起,当膀胱内积聚大量尿液超过容量时,膀胱壁张力增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失去控制而溢出尿液。若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充盈性尿失禁,可遵照医生的意见通过经尿道膀胱镜下激光手术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4.真性尿失禁
真性尿失禁多见于外伤导致脊髓损伤的患者,此时支配排尿的神经受损,不能正常控制排尿反射,导致尿液持续性地不受控地流出体外。对于外伤导致的脊髓损伤,建议采取针灸疗法,如百会穴、关元穴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5.功能性尿失禁
功能性尿失禁可能与年龄增长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有关,也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焦虑或者抑郁等。针对功能性尿失禁,可以尝试生物反馈疗法来帮助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摄入利尿作用的食物或饮料,如咖啡、酒精以及某些草药茶,以减少尿液产生,从而缓解尿失禁的症状。

2024-03-18 20:34

举报

医生回答(1)

裴韵寒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一、病因分类
  l.真性尿失禁、膀脱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或麻痹,使膀胱失去贮尿功能,有尿即排出,亦称自主膀胱。
  2.假性尿失禁 下尿路梗阻,慢性尿潴留患者,膀胱过度膨胀,膀胱内压升高,使尿液被迫溢出,称假性尿失禁,又称遗尿。见于先天性隐性脊柱裂;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还见于5岁以下健康儿童,小儿由于身体发育不健全,排尿神经反射弧建立不牢固,在夜间熟睡时,尿液自动排出,称尿床,随着生长发育,可自行停止,不代表病态。
  3.应力性尿失禁 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当患者咳嗽、大笑、打喷嚏等使腹压突然升高时,有少量尿液可不自主排出,见于老年人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青壮年妇女功能性尿道括约肌松弛;亦见于妊娠子宫压迫膀脱;肿瘤压迫膀胱。
  4.先天性尿失禁 见于先天性尿路畸形,尿道异位开口,脐尿管未闭,尿道上裂,膀既阴道瘘。
  二、机 理
  正常尿道括约肌有一定张力,逼尿肌处于松弛状态,使尿液存于膀胱内,排尿时经一系列神经反射活动,使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尿液排出。如果遇尿肌持续性痉挛,或括约肌过分松弛,均可使尿液无法在膀胱内积存而自动流出,这就是尿失禁,称真性尿失禁。如果下尿路有梗阻,或逼尿肌无力,尿液滞留在膀胱内,使过度充盈的膀滞压力逐渐增高,尿液可随时溢出,造成“充盈性尿失禁”即假性尿失禁,亦称遗尿。

2014-08-02 01:1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尿失禁

尿失禁(incontinenceofurine)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