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2)

李学庆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新生儿心律失常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电解质紊乱、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生理性因素

如果新生儿在睡觉时,心脏没有完全休息,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新生儿睡醒后,心律失常的症状会逐渐缓解。

2、电解质紊乱

如果新生儿出生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从而引起心律失常的情况。建议家长及时给新生儿补充水分,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进行治疗。

3、心肌炎

如果新生儿心肌部位受到细菌感染,可能会诱发炎症,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液、复方氨基酸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遗传、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临床上一般会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建议患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必要时,患儿也可以通过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5、心肌病

心肌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心肌病变。临床上一般会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建议患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儿也可以通过心脏移植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4-07-31 15:02

举报

于小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一)发病原因

  新生儿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宫内或生后,宫内发生时称为“胎儿心律失常”,出生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病因如下:

  心律失常病因一:各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肺炎、败血症、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心律失常病因二:新生儿心导管检查及心外科手术。

  心律失常病因三:各种器质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

  心律失常病因四:新生儿窒息缺氧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其他围产因素(即胎儿分娩前后母亲和胎儿的异常)如孕母产前及产程中用药、胎儿脐带绕颈、头盆不称、宫内窘迫等皆可引起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病因五: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钙、酸中毒等及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等。

  心律失常病因六:健康新生儿可以发生心律失常,其原因可能与其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以上这六点是新生儿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患者的家长在发现新生儿出现心律失常后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

  2.新生儿心律失常分为窦性心律失常、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传导异常。窦性心律失常主要是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功能不良)。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主要为过早搏动(房性、结区性、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及颤动。传导异常主要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1.激动起源失常 心脏内许多部位均有自律细胞,具有自律性,其电生理基础是4相舒张期自动除极化活动。正常时窦房结自律性最强,发放冲动的频率最快,以下依次为心房特殊传导组织、交界区、希氏束、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由于窦房结舒张期自动除极化速度最快,较早达到阈电位而发放冲动,并传导到心脏各处,其他部位的起搏细胞在膜电位上升到阈值前已被窦房结传来的冲动提前激动,因此其自律性被抑制。当心肌发生病变,如损伤、缺血、缺氧等,使窦房结受到抑制,则其下方的自律细胞被迫发放冲动,这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可产生逸搏或逸搏心律。若病变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异常增高,发放冲动的频率加快,超过窦房结,则产生主动性异位节律。发生1次或连续两次者为期前收缩,3次或3次以上者为心动过速,异位搏动连续发生而频率更快但规则者为扑动,不规则者为颤动。

  2.激动传导失常

  (1)传导阻滞:心脏的激动若不能按正常的速度和顺序到达各部位则为传导失常,又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指激动在传导过程中适逢传导系统的绝对不应期或相对不应期,在遇到绝对不应期时激动不能下传,遇到相对不应期时传导变慢,也称干扰。干扰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房室交界区,如果连续3次以上在房室交界处发生干扰,则称干扰性房室分离。病理性传导失常是由于传导系统的器质性改变,不应期病理性延长所产生的传导障碍,亦称病理性传导阻滞。大部分缓慢心律失常即由此所产生。

  (2)折返:折返是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的常见机制,尤其多见于预激综合征。完成折返的条件是:单向阻滞区;传导减慢;折返激动前方心肌较快地恢复了应激性。这样激动在单向阻滞区近端前传导受阻,便经另一径路下传,然后通过单向阻滞区逆传,此时如原兴奋部位已脱离不应期,激动便可重新进入环路,如此重复循环而产生折返心律(图1)。

  3.激动起源失常伴传导失常 属于此类的有并行心律、反复心律、异位心律合并传出阻滞等。

  (1)并行心律:并行心律是指心脏内除窦性起搏点外,还存在着另一个经常活动着的异位起搏点;异位起搏点的周围有传入性阻滞的保护,使窦性冲动呈完全性传入阻滞,它能按本身的频率发生激动而不受正常窦性激动的影响,为此两个起搏点并列发出激动。在异位起搏点无传出阻滞的情况下,只要周围心肌不处于不应期,即可外传,便形成一次异位性期前收缩,亦可形成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并行心律性期前收缩的特点是配对时间不等,常有融合波,长异位搏动间期是短异位搏动间期的简单倍数。

  (2)心室晚电位:心室晚电位是心室某部小块心肌中在舒张期内有延迟出现的碎裂电活动;这些碎裂电活动一般出现在ST段内,故称为心室晚电位。其特征是低振幅、高频的多形性尖波,尖波之间有时有等电位线。心室晚电位的出现说明在小块心肌中互相隔离的各个肌束存在着不同步的电活动,由于不同步的电活动,就有可能为折返激动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也可能是由于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太少,使之发生缓慢传导,为折返激动提供了重要因素。因此,它不但可以产生期前收缩,往往还可以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2014-07-31 15:0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清肺消炎丸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安宫牛黄丸

该药品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等功效。可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硫酸奈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

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包括新生儿、婴儿、儿童等各年龄患者在内的严重或危及生命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短期治疗。这些感染性疾病包括: 1.复杂性尿路感染: 由埃希氏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绿脓假单胞菌、肠杆菌属菌、奇异变形杆菌、变形杆菌属细菌(吲哚阳性)、沙雷菌属和枸橼酸菌属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 2.败血症: 由埃希氏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绿脓假单胞菌、肠杆菌属和沙雷菌属细菌以及奇异变形杆菌等引起。 3.皮肤软组织感染: 由埃希氏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绿脓假单胞菌、肠杆菌属和沙雷菌属细菌、

注射用细胞色素C

用于各种组织缺氧急救的辅助治疗,如一氧化碳中毒、催眠药中毒、氰化物中毒新生儿窒息、严重休克期缺氧、脑血管意外、脑震荡后遗症、麻醉及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和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肌缺氧的治疗。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