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2)

许辰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低血压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感染所致。该病毒主要通过鼠类排泄物传播给人,感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导致毛细血管壁损伤,出现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眼结膜充血、肾脏受损等。典型症状为“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红”(脸红、颈红和前胸红)以及“三肢肿”(双下肢和上肢浮肿)。
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可通过实验室检测,如ELISA法、IgM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法等,也可进行尿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等辅助诊断。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疗法,重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治疗。此外还可遵医嘱使用氢片、片等药物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患者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密切接触,尤其是在疫区。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2024-01-01 00:22

举报

李祤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体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将其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我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2014-07-26 21:3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