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体质性低血压> 血压偏低的原因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血压偏低可能与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严重贫血等病因有关。这些病因可能导致血液流动阻力降低或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从而引起血压下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血容量不足
血容量不足包括失水、出血等病理状态,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泵出的血液量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从而降低血压。针对血容量不足引起的低血压,补液是关键。例如输注生理盐水、林格氏溶液等以恢复血容量。
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时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每次射血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心力衰竭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螺内酯进行治疗,减轻心脏负荷。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影响了新陈代谢的速度,使身体消耗能量的速度变慢,进而影响到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作,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以纠正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常用的有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
4.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的作用,当其分泌不足时会引起体内钠离子浓度降低,引起细胞水肿,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导致血压下降。对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低血压,医生可能会考虑糖皮质激素替代疗法,常用药物为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醋酸龙注射液等。
5.严重贫血
严重贫血时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排出的血液也相应减少,因此会出现血压偏低的现象。改善贫血状况有助于提升血压水平,可通过铁剂、维生素B12等口服或注射方式补充铁元素和叶酸来纠正贫血。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进一步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实验室检查,以评估心脏功能和电解质平衡。

2024-03-07 09:08

举报

医生回答(1)

黄颖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引起血压低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体质性低血压。可以没有感觉或仅有轻微头晕、无力等,有的人与遗传体质有关。 这种类型低血压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发病率约占2.5%。这种人血压虽然一直比较低,但没有什么不适症状,一般在体格检查测量血压时才被发现,并找不到引起血压低的原因。这种低血压在女性或者体质比较差的人中多见,因此也叫做“体质性低血压”。有人认为,这种低血压可能与家族遗传有一定关系。
(2)体位性低血压。从卧位骤然起立,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可见于重病后、体质弱者。通常指由平卧体位突然转变为直立体位或者长时间站立时血压下降、头晕眼花、甚至晕厥,一时性大小便失禁。这种类型低血压的原因也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脑动脉硬化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差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3)继发性低血压。这种类型低血压是某些急、慢性疾病引起的一个症状,所以临床上也叫做“症状性低血压”。显而易见,这类低血压的病因是明确的如慢性贫血、主动脉狭窄、心肌病、某些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结核病等,以及长期卧床造成的营养不良等,都可以引起慢性低血压。有些老年人平时血压并不低,只是在急性大量出血严重感染,如中毒肺炎或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时,才引起血压突然下降,甚至休克,这就属于急性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者除动脉血压低于上述值外,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常见于年轻妇女,尤其是体型瘦长者,而经常从事较大运动量的运动和重体体力劳动者也不少见。其低血压的产生常与迷走神经紧张性较高有关。
  病理性低血压(低血压病)除动脉血压低于正常外,常伴有全身乏力、头晕、易疲倦、出汗、心悸等症状,当长时间站立或者由卧位(或坐位、蹲位)转为立位时,上述症状更为明显,甚至昏倒。低血压病又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急性低血压多见于各种休克和急性心血管障碍。慢性低血压可有遗传倾向,也可继发于某些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紊乱、传染性疾病恢复期以及使用某些降压药时,常伴有相应的不适和检查异常。由此可见,年轻女性仅动脉血压低于正常,而无任何自觉症状并不属于病态。

2014-07-13 13:4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体质性低血压 (虚眩)

体质性低血压又称原发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的女性,往往具有家族遗传史。一般可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但也有体质性低血压的人,可出现精神疲倦,头晕乏力,心悸,心前区重压感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并且容易发生胃下垂、肾下垂、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疾病,其原因为体质较差,心脏功能较弱,心搏出量少,故以收缩压降低为主,但一般不会低于80mmHg。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