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头晕> 痰湿体质

精选回答(1)

王祥羽 副主任医师 河北易县医院

擅长:临床工作近30年,能够正确诊断及处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对新生儿疾病有独到见解。

提问

痰湿体质是指人体内津液输布障碍,导致水液代谢失常,使人体内出现痰湿症状的体质。痰湿体质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多与父母的体质有关,而后天因素多与饮食不当、缺乏运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等因素有关。

1、先天因素

痰湿体质的形成与先天因素有关,如果父母体质偏湿,可能会导致子女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上述体质。

2、饮食不当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如冰淇淋、肥肉、辣椒等,可能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无法将体内的水液代谢,从而导致体内湿气过重,出现痰湿体质的情况。建议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清淡,可以适当食用红豆、薏米、莲子等具有辅助祛湿作用的食物。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爬山等,有助于排湿。

3、缺乏运动

痰湿体质的形成与缺乏运动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体内的血液循环减慢,从而影响体内水液的代谢,导致体内出现痰湿的情况。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慢跑、打羽毛球等,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有助于排湿。

4、长期处于潮湿环境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会导致体内的水液代谢异常,从而引起痰湿体质。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泡脚、艾灸等方式,促进体内湿气排出。

5、脾虚

脾虚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状,由于脾虚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引起痰湿体质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痰湿体质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可以适当吃一些祛湿的食物,比如冬瓜、苦瓜、薏米等,避免吃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比如辣椒、肥肉等,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8-10-20 09:09

举报

医生回答(2)

黄窦窦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痰湿体质是中医辨证分型中的一个证候类型,多由脾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引起,表现为身体肥胖、腹部肥满、肢体倦怠等症状,并常伴有痰涎较多、苔白腻、脉濡滑等征象。
痰湿体质主要与脾脏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有关。当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时,导致体内水湿停聚而生痰,进而形成痰湿质。痰湿体质的人群可能经历腹胀、腹泻、食欲不振、体重增加、舌苔厚腻、面色晦暗等不适症状。
针对痰湿体质的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便常规加潜血试验、血脂分析、尿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肝肾功能测定等实验室检测以及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改善痰湿体质通常需要综合调理,包括中药内服如二陈汤、平胃散等方剂,以及针灸疗法如足三里穴、天枢穴等穴位的刺激。
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食油腻及寒凉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如太极、瑜伽等有助于改善痰湿体质。

2024-03-20 03:26

举报

林飞儒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痰湿是病理产物,主要症状,体胖,头晕痛,无力.爱食肥厚食物.建议你用二陈胶囊服用.饮食宜清淡.适当运动!

2014-07-10 11:5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痰湿体质 (迟冷质)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该体质的人常表现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此种体质类型有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倾向。

  • 症状起因:ldquo;湿rdquo;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饮酒、乳酪、生冷饮料,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此种体质者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等。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

  • 可能疾病:暑湿  湿热病  

  • 常见检查: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  尿常规  血脂  血浆黏度  便常规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张彩东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余明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侯万东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