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巧克力囊肿症状
补充说明:巧克力囊肿症状
a******W 2014-06-29 21:1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巧克力囊肿的症状可能包括痛经、月经不规律、盆腔疼痛、性交疼痛以及不孕等。这些症状可能表明存在生殖系统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1.痛经
巧克力囊肿通常由子宫内膜组织异位至卵巢而形成,在激素作用下会发生周期性的出血,导致周围组织纤维化和粘连,影响到盆腔神经和血管,进而引发痛经。痛经多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期间,可能伴有腰骶部不适。
2.月经不规律
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排卵异常,导致月经周期不稳定。巧克力囊肿会影响正常的生殖器官功能,干扰正常的内分泌状态,从而出现月经不规律的情况。表现为经期提前或推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停经。
3.盆腔疼痛
当囊肿体积增大压迫邻近器官时,会引起盆腔疼痛。囊肿内的液体也可能刺激周围的腹膜和组织,导致持续或阵发性的盆腔疼痛。疼痛可位于下腹部,有时放射至腰部或会阴区,疼痛程度随月经周期变化。
4.性交疼痛
当囊肿侵犯盆腔壁或输卵管时,会导致性交时出现疼痛感。囊肿可能会因为活动或者受压而破裂,导致囊液流出并刺激周围组织,引起性交时的剧烈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出现在阴道口或附近区域,可能伴随有深部刺痛感。
5.不孕
巧克力囊肿会影响正常生育能力,主要是因为囊肿导致盆腔炎症反应,影响输卵管通畅性和子宫内膜环境,阻碍受精卵着床。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未避孕却无法怀孕,尤其是伴有痛经、月经不规律等症状者。
针对巧克力囊肿的症状,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MRI成像以及CA125血液检测等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疗法或手术切除。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精神压力,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2023-12-29 10:49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您好!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症状主要是小腹不适疼痛,有肿快;白带色黄异味;月经失常;性交痛;由于会影响卵巢分泌的激素,导致激素的含量变化,导致女性毛体增多以及引导不规则的流血!还有很多换则得了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症状是有尿频和排尿困难,有频繁出血的现象,如果是继续恶化的就会更加危险。
2014-06-29 21:18
举报向医生提问
食欲不振是指对食物缺乏需求的欲望。严重的食欲不振称为厌食。 食欲的中枢在下丘脑,其与大脑皮层有广泛的联系。在下丘脑有两个调节摄食的中枢,一个是饱足中枢,在腹内侧核,动物实验,破坏此中枢,出现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另一个是嗜食中枢,在腹外侧核,破坏此中枢,动物出现食欲丧失,拒食。这两个中枢相互调节,以控制摄食。
症状起因:引起食欲不振的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9点: 1、过度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 会引起胃壁供血不足,胃分泌养活,使胃消化功能减弱。 2、饥饱不均: 胃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久之会造成胃粘膜损伤,引起食欲不振。 3、情绪紧张过度疲劳: 在当今快节奏和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容易引起失眠、焦虑等紧张情绪,导致胃内分泌酸干扰功能失调,引起食欲不振。 4、暴饮暴食使胃过度扩张: 食物停留时间过长,轻则造成粘膜损伤,重则造成胃穿孔。 5、酗酒吸烟: 酒精可损伤舌头上专管味觉的味蕾,酒精也可直接损伤胃粘膜,如果患有溃疡病、慢性胃炎,酗酒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胃和十二指肠穿孔;烟雾对胃粘膜的危害并不小于饮酒,吸烟也会引起慢性胃炎。 6、生冷食物: 经常吃生冷食物,尤其是睡前吃生冷食物易导致胃寒,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7、药物因素: 有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某些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药原性味觉障碍。有时也与环境、心理状态、食品的加工等有一定的关系。 8、睡前饱食: 晚餐过饱,必然使胃肠负担加重,胃液分泌紊乱,易出现食欲下降。另外,还可导致肥胖、睡眠不实、结石、糖尿病等。 9、饱食后运动: 饱食后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导致胃蠕动增快,继而出现胃痉挛,出现胃部长痛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有的甚至可能造成胃扭转。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消化
复方醋酸甲羟孕酮胶囊
用于 40 岁以上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妇女,缓解和改善由于缺乏雌激素、孕激素、钙和维生素而引起的症状: 1.潮热汗出、烦躁失眠、骨质疏松、肌肉关节疼痛。 2.皮肤干燥、搔痒、皱折、色素沉着、老年斑出现、眼睛干涩。 3.心悸、胸闷气短、高血脂、更年期冠心病、更年期血压波动; 4.月经紊乱、外阴搔痒、阴道炎、性交痛、性器官衰退等。 5. 也可以用于非恶性肿瘤行子宫、卵巢切除术后和其他原因引致的雌激素水平下降。
艾附暖宫丸
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小腹冷痛喜热、腰膝痠痛。
龙鹿胶囊
温肾、益气滋肾。龙鹿胶囊用于元气亏虚,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男子阳衰,精寒无子,遗精阳痿,举而不坚;女子宫寒,久不孕育。
甲泼尼龙片
糖皮质激素只能作为对症治疗,只有在某些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替代药品。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应症,详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