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强迫症> 患强迫症半年多,药物治疗未能减轻,仍逐

患强迫症半年多,药物治疗未能减轻,仍逐

发病时间:不清楚

患强迫症半年多,药物治疗未能减轻,仍逐

补充说明:患强迫症半年多,药物治疗未能减轻,仍逐

检查及治疗情况: 患强迫症半年多,现在从灯开关、天然气开关、门、钥匙、身份证、存折、自己的东西(不让别人动,动了就强迫)、汽车手刹等,太多太多,近2个月一直药物治疗未能减轻,仍逐渐加重。 现在每天经常在家不停的走、蹦,嘴里还不停的念叨:开关关了、开关关了.....。,像这种情况应药物为主还是心里咨询为主?急盼回音!

补充提问:患抑郁症7年,一直服用氯氮平、碳酸锂、利培酮等好几种药物,现在又多了强迫症,服用4种药物,有氯氮平、利培酮、氟伏沙明和碳酸锂,逐渐加重,今天又加了文拉法辛。

a******5 2014-02-17 20:43

强迫症 抑郁症 氯氮平 碳酸锂 利培酮 焦虑 早醒 心理障碍 紧张 心理创伤 恐惧 心理治疗 矫正 心理咨询 神经官能症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东振明 盖德神经症研究中心

擅长:专业咨询强迫、焦虑、社交恐惧、惊恐发作、躯体形式障碍、创伤反应障碍等神经症。出版著作:《走出强迫症 找回美丽的日子》。

提问

你好,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是治疗强迫症的主要的两大方法,如果你觉得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好,一方面可以与你的主治医生沟通,考虑更换药物等等。同时也可以考虑同步进行心理咨询,这两种方法是不冲突的;而且药物治疗只能减轻你的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调整你的认知行为模式。

2014-02-19 16:17

举报

医生回答(2)

杨魁芬 主任医师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擅长:从事神经内科、精神病、心理障碍临床工作30余年,特别擅长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头痛、头晕、神经症、躁狂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强迫症、恐惧症、自闭症等神经疾病。

提问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经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患者经常被侵入式的思维所困扰,被迫重复某种观念或行为。如果强迫症较为严重和突出,则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都会有很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患者家庭和睦及社会治安。

2014-02-22 10:14

举报

王玉堂 主任医师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擅长:针对失眠、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症、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神经官能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惧症、自闭症、更年期综合症、网络成瘾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见解。

提问

您好,出现强迫症建议您可以到中医医院进行诊治,并且不要在生活中盲目服用药物来治疗,不然很容易出现药物的副作用伤害。如今单一的药物治疗,根本不会彻底治愈精神疾病,只能是控制病情,而大量的药物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也增加肝肾脏的负担,造成患者功能器官衰竭。现代化中医治疗是新一代的生物活性蛋白酶植入技术,通过酶的活性直接作用于脑神经,无毒副作用,不需要肝肾脏的分解,所以在治疗上更放心。如果您还有任何的疑问可以随时点击右下方的【在线咨询】与我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另外,在生活中,您也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让自己克服强迫的症状。

  1、顺其自然。

  任何事情听其自然,该咋办就咋办,做完就不再想它,不再评价它,如好像有东西忘了带就别带它好了,担心门没锁好就没锁好算了,东西没收拾干净就脏着乱着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克服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强迫症状会慢慢消除。

  2、运动

  清晨早醒,去跑跑步,呼吸下新鲜空气,抑郁症只是心理障碍,加强身体机能,抵抗抑郁症不要被打败。

  3、尽情宣泄。

  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找个人诉说自己过去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长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等,把内心的痛苦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说出自己的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自己的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

  4、心理治疗

  解释性心理治疗为治疗的手段之一。对于患者要冷静分析本人的人格特点和发病原因,包括童年有无产生强迫症的心理创伤。如能找出原因,应树立必胜信心,尽力克服心理上的诱因,以消除焦虑情绪。要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为和思维。矫正强迫症行为和思维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灶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2014-02-18 11:5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抑郁症 (忧郁症)

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抑郁障碍还包括心境恶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思维迟缓、注意和记忆减退、自我否定、胃口变差、活动减少等。抑郁症的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疾病排行榜的第四大疾病,保守估计,全世界共有3.5亿抑郁症患者,有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张国荣、卓别林、“憨豆先生”、崔永元、范晓萱等都患有抑郁症。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