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科> 前列腺> 乐松(洛索洛芬钠片)的药理知识及不良反

乐松(洛索洛芬钠片)的药理知识及不良反

发病时间:不清楚

乐松(洛索洛芬钠片)的药理知识及不良反

补充说明:乐松(洛索洛芬钠片)的药理知识及不良反

a******W 2013-11-14 14:47

洛索洛芬钠片 葡萄糖 葡萄 排泄 腹痛 恶心 呕吐 食欲不振 便秘 烧心 皮疹 瘙痒 水肿 头痛 心悸 休克 急性肾功能不全 肾病综合症 间质性肺炎 贫血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AST ALT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康爱多药店药剂师 药师 康爱多网上药店

擅长:各种疾病用药咨询,熟知各种药品情况及服务指导。康爱多网上药店,药品交易证书粤C20110001。

提问

  乐松又名洛索洛芬钠片。洛索洛芬钠在体内为前体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在体内转化为活性代谢物,其活性代谢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镇痛、抗炎及解热作用。

  根据文献报道:洛索洛芬钠片口服后,在胃肠道很快被吸收,以洛索洛芬钠及反-OH代谢物(活性代谢物)两种形式出现于血液,并以较高的浓度分布在肝、肾、血浆中。健康成人口服洛索洛芬钠片60mg后达峰值时间原形药为30分钟,活性代谢物为50分钟左右,原形物的蛋白结合率为97.0%,活性代谢物的蛋白结合率为92.8%,其后大部分变成原形物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或羟基化物的葡萄醛酸结合物,主要经尿迅速排泄,口服后8小时内约排出50%。连续口服5天,没有积蓄性。原形物的半衰期为1.2h,活性代谢物的半衰期为1.3h。

  洛索洛芬钠是一前体药物,在吸收入血前对胃肠道无刺激,也没有明显治疗作用,只有吸收入血后转化成活性代谢物才发挥作用,因此,对胃肠道无明显刺激作用,耐受性好,副作用低。消化系统不适较多见如腹痛、胃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烧心等,有时会出现皮疹、瘙痒、水肿、困倦、头痛、心悸等,偶见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症、间质性肺炎以及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AST、ALT、ALP升高等。

2013-11-14 15:0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糖尿 (葡萄糖尿)

一般指葡萄糖尿。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糖含量0.7~0.52 mmo1(31-93 mg),定性试验阴性。每日尿糖超过0.83 IIUnol门 p)时用定性试验为阳性,称糖尿。既往糖尿定性试验采用硫酸铜试剂(班氏L是根据糖类的还原作用,尿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者糖、麦芽糖、戊糖、具有还原作用的非糖物质(某些药物*均可呈阳性反应。近年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纸片法测定尿糖,对葡萄糖有特异性,但当有抗坏血酸、水杨酸盐存在时也可呈阳性。

  • 症状起因:机 理 一、血糖增高性糖尿 正常人肾排糖阈值为8.9 mmol/L(160 mg/dl),糖尿的出现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循环血中葡萄糖浓度>8.g mmol/L(160mg/dl);②肾小球游过葡萄糖速率;③肾近曲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速率等。正常人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如血糖正常5.6 mmol/L(100mg/dl),则分钟从肾小球滤出葡萄糖125 mg,而正常人肾近曲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量为250-300mg/min,则上述从肾小球滤出之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一战中无糖;如血糖浓度为16.7 mmol/L(300 mg/dl),肾小球滤出糖量为375 mg/min,经肾小管得吸收后尚余75~125mg随尿排出,出现糖尿。正常人血糖浓度的稳定有赖于中枢袖经查统、内分泌腺、肝脏、胃肠及肾脏等的协调活动来维持,以内分泌腺及肝脏最重要。胰岛素县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当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时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血液水平升高,超出肾糖阈值时则出现糖尿。临床最常见的是原发性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性高血糖伴糖尿。体内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较多,主要为:①胰高糖素:曲胰岛A细胞分泌,可以激活肝脏磷酸化酶,促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进糖异生,从而使血糖升高。正常人当血糖过高时胰高糖素分泌受抑制,但糖尿病时不受抑制,尤其在酸中毒时,胰高糖素比正常基础值高2-4倍。胰岛A细胞瘤(胰高糖素瘤)时胰高糖素浓度绝对过高,引起高血糖及糖尿。②肾上腺互促使胰高糖素释放,抑制胰岛素分泌,减少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致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增加,升高血糖。嗜铬细胞瘤时肿瘤组织分泌大理儿荼酚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及糖尿。③生长激素促进脂肪分解和糖异生,抑制胰岛素促进葡萄糖透过细胞膜的作用,能抑制细胞内葡萄糖磷酸化、升高血糖并出现糖尿。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时体内生长激素过多,致高血糖及糖尿。④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促进蛋白质分解致大量氨基酸进人肝脏,促使糖异生,如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时,血糖增高并出现糖尿。⑤甲状腺激素加速肠道对糖的吸收,增强肝糖原、肌糖原分解,加速糖异生,加速胰岛素的降解,致高血糖及糖尿,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常伴有糖耐量异常或者糖尿病。 引起血糖过高而致糖尿的因素较多,胰腺癌、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后均可因胰岛素不足而产生血糖过高和糖尿。静脉内注射葡萄糖或进食大量糖致肠吸收糖过多过快均可致高血糖及糖尿。肝功能损伤使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减少,致餐后高血糖及糖尿。某些应激状态时(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由于升糖激素增多可致应激性高血糖及糖尿。 二、血糖正常性糖尿 血糖正常,糖耐量正常,由于肾小管再吸收糖的能力减退而致糖尿,称肾性糖尿。肾小管再吸收糖的能力降至 150 mg/min(正常250mg/min)以下时,血糖超过 6.7mmol/L人肾小球滤过葡萄糖能力正常(每分钟滤过 150 mg)则出现糖尿。见于家族性肾性糖尿、肾小管酸中毒、凡可尼综合征等。妊娠时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增多,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近曲小管再吸收糖功能受抑制,肾糖阈降低而出现糖尿,称妊娠期糖尿。 糖尿见于许多种疾病,病因分类如下: 一、葡萄糖尿 (一)血糖增高性糖尿 原发性糖尿病:①胰岛素依赖型(I型)糖尿病;②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③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 2.妊娠期糖尿病。 3.继发性糖尿病(有明确病因) ①胰源性糖尿病: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切除术后。②内分泌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胰高糖素瘤、胰生长抑素瘤、舒血管肠肽瘤、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低钙血症)、肢端肥大症及巨人症等。③药物及化学物致糖尿病:链脲佐菌素、四氧嘧啶、杀鼠药 vacor;利尿降压药中的噻嗪类利尿剂、呋塞米、依他尼酸、氯散利酮、可乐定、氯苯甲暖二嗪;止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激素类药物中的ACTH、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胰高糖素、甲状腺激素、儿茶酚胺类、女性口服避孕药;神经精神系药物中的苯妥英钠、左旋多巴、异丙基肾上腺素、普萘洛尔、氯丙嗪、奋乃静、碳酸程、氯普噻咪,三环抗抑制剂中的多虑平、阿米替林、去甲丙咪酸、丙咪嗪;其他还有吗啡、环磷酸胺、天门冬酚胺霉、异烟肼、EDTA、西米替丁、肝素;重金属中镉、铝、汞中毒等。④胰岛素受体异常如先天性脂肪营养异常症(con-genital lipodystrophy)、黑棘皮病伴女性男性化,受体抗体所致胰岛素耐药物糖尿病。⑤遗传综合征伴糖尿病,如1型肝糖原沉着症、急性阵发性血卟啉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性视神经萎缩伴尿崩症及耳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如脂肪萎缩综合征、早老综合征等。 4.其他:①应激性糖尿;②肝源性糖尿;③滋养性糖尿;④血色病性糖尿。 (二)血糖正常性糖尿 肾性糖尿、妊娠、肾小管病变、某些肾毒性化学物质如一氧化碳、铅、汞等。 二、非葡萄糖尿 乳糖尿、果糖尿、半乳糖尿、戊糖尿、非糖物质Benedict定性假阳性糖尿如维生素C、尿酸、葡萄糖醛酸、水杨酸、次氯酸盐(对色素有氧化作用)、过氧化氢(氧化色素)、异烟姘、四环素。链霉素、中药中的大黄、黄芩、黄柏,妇科外用药呋哺唑酮粉剂(含糖)等。

  • 可能疾病: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 胰石病 血色病性心肌病 遗传性血色病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内分泌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