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瘰疬> 什么原因会引起瘰疬性皮肤结核病?

精选回答(2)

邹文娇 主管护师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传染科方面的知识,用药。对院感方面熟悉。可以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提问

瘰疬性皮肤结核又称为液化性皮肤结核跟皮肤腺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皮肤病变。大多数有淋巴结结核骨和关节结核蔓延或者直接由淋巴管蔓延到邻近皮肤所致。多发于颈部,胸上部,腋下和腹股沟。治疗方案一般是抗结核治疗或采用手术,局部切除也有介入注射治疗建议去医院皮肤科就诊。后依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抗结核治疗。

2018-10-21 17:17

举报

姜二晨 主任护师 金华防疫所

擅长:肿瘤

提问

引起本病的结核菌大多为人型,少数为牛型。常由淋巴结核、骨结核或关节结核继发而来。结核杆菌由感染病灶直接扩展,或经血行、淋巴管蔓延至皮肤组织引起皮肤结核。患者的生活条件、卫生状况、机体免疫力等因素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所以要补充点人参皂苷Rh2提高免疫力。

2018-01-12 12:27

举报

医生回答(1)

胡刚学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这里汇总了瘰疬性皮肤结核病的详细病因,详细如下:

  (一)发病原因


  引起本病的结核菌大多为人型(70%~80%以上),少数为牛型(5%~25%)。常由淋巴结核、骨结核或关节结核继发而来。结核杆菌由感染病灶直接扩展,或经血行、淋巴管蔓延至皮肤组织引起皮肤结核。患者的营养、生活条件、卫生状况、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因素对疾病发生与发展皆有很大关系。好发于机体抵抗力低的人,特别是儿童。


  本病属中医“瘰疬”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日久溃疡成脓,耗伤气血阴津,以及阴血虚亏,阴毒流窜,皮下穿凿。


  (二)发病机制


  结核杆菌初次侵入机体后,被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吞噬。但由于巨噬细胞未被激活,溶菌力弱,使细胞内的病菌不能被消灭并继续繁殖,而引起细胞浸润,形成慢性肉芽肿。同时细菌抗原分别刺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了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因细菌多潜藏于细胞内,故体液免疫作用不强。当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与结核杆菌或含有结核杆菌的吞噬细胞接触时,便释放出一系列免疫效应因子,吸引并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和溶菌作用,使它们本身转化为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在组织形态上形成结节。


  表皮棘层肥厚,细胞水肿,可有空泡形成;基底层内色素增加;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可见结核性浸润或结核样浸润,可查到结核杆菌,表皮及真皮上部常破溃形成溃疡。损害较成熟时,可见结核性肉芽肿改变,由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中央是干酪样坏死,外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有时绕以坚实的结缔组织。病灶处胶原和弹性纤维皆毁坏,较少见到血管和淋巴管,但在边缘处可见有许多新生的血管和淋巴管。如有继发感染,真皮上部常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有脓疡形成,并可查到化脓球菌。愈合时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而形成瘢痕。

2011-05-28 13:2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瘰疬性皮肤结核病 (液化性皮肤结核)

瘰疬性皮肤结核病(scrofulartuberculoderm)又称液化性皮肤结核或皮肤腺病,是结核杆菌所致的、常见的皮肤结核病变之一。常伴有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淋巴结结核、骨和关节结核最多见。好发于颈部、腋下、上胸部、腹股沟等处。原发性的瘰疬性皮肤结核病,又称结核性树胶状样肿(tuberculous gumma),由血源性播散而来,结节常位于四肢,不与腺体、骨或其他组织相连接。本病多发生在儿童或青年时期,尤多见于青年女性。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