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突发性耳聋怎么回事
补充说明:突发性耳聋怎么回事
a******B 2010-11-09 13:17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你好;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De Klevn(1944年)首先描述此病,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1万人中约有10.7人发病,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2%.两耳发病占4%,其中一半两耳同时发病,也有报告高达17%者.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3/4.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就诊时间以一周内为宜,十日后就诊效果不佳.
发作7天内使用高压氧或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可康复,7天后只能使用中医3162调和复生法治疗.所以一旦突发性耳聋,应抓紧时间治疗.
[1](一)一般治疗
患者尽可能住院治疗,卧床休息,限制水,盐摄入.
(二)营养神经类药物
应及早使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12,谷维素及能量合剂(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药物.
(三)血管扩张剂
主要用于血管病变引起的突聋.烟酸口服,肌注或静脉注射.1~2mg磷酸组胺加于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注意滴速及病人反应).也有用0.1%普鲁卡因250~500ml静脉滴注.冯照远等报告用碱60mg溶于10%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隔3~5日开始第2疗程,一般3疗程.他治疗28例,24例有效.因碱为平滑肌解痉剂,有血管扩张作用.
(四)肝素
有人提出突聋常常伴发于血液凝固性过高.肝素具有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并阻止血小板的凝集和破坏功能;尚有抗血管痉挛,减少血管渗透性等作用;其在体内可和组胺结合,限制组胺对细胞的破坏.小剂量肝素的应用已作为治疗突聋的常规用药.可作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剂量因人而异.一般深部肌内注射每次100mg,8h一次.静注每次50mg,每4~6h一次.严重者可用100~200mg加入5%葡萄糖10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24h总量不超过300mg,以延长并维持凝血时间于30min(Lee-White试管法)为准而调整剂量.但对有出血倾向,严重高血压及肝病患者慎用或忌用.双香豆素,双香豆素醋酸乙酯及丙酮苄羟双香豆素也有类似效果.
(五)低分子右旋糖酐
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红细胞凝集,改善毛细血管循环.可用1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以后每隔6h滴注500ml,共滴注3天.
(六)激素类药物
早期应用效果较佳,包括ACTH,强的松,强的松龙及等.皮质激素对神经损害及病毒引起的蜗后聋有效.ACTH可使ATP分解为AMP,循环AMP可减少血小板凝集;ACTH尚有分解甘油三酯的作用.40u皮下注射,同时肝素10000u皮下注射,每周2或3次,共两周,可抑制或缓和血管炎.
(七)泛影葡胺(Urografin)
泛影葡胺是一种水溶性含磺造影剂.其静脉注射时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因而也可能不透过血耳蜗屏障.它对突聋的治疗作用可能是其分子填塞了毛细血管壁上的缺损,恢复了被破坏的血耳蜗屏障,使Na+,K+,ATP酶恢复活性,从而重建耳蜗电位,使听力提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用泛影葡胺治疗突聋35例,方法是用60%的泛影葡胺作静脉注射或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作静脉点滴,第1~2天2ml,以后每2~3天根据听力及有无药物反应,可渐增2ml,最大剂量10ml,20天为一疗程,注射总量80~160ml.8例同时应用丹参注射液.显效17例,进步7例,11例无效.用药前必须作碘过敏试验.
(八)混合氧治疗
二氧化碳是有效的血管扩张剂,吸入二氧化碳后脑血流量可增加30%~70%.动物实验示吸入10min,20min,30min后脑血流量增加,动脉供氧量增加,证实5%CO2加95%O2混合氧有利于改善脑的氧代谢.在脑血流量和动脉供氧量增加的情况下,耳蜗微循环也得到改善.Murata等报告吸入5%CO2-95%29~21min后外淋巴氧分压由5.04kPa(37.8mmHg)上升到18.16kPa(136.2mHg).二氧化碳还能促进氧从血红蛋白中分离,有利于将氧运送至局部缺氧区.马惟力等用混合氧治疗34例突聋,方法为每小时30min,每天7h,共3天,需继续者每天治疗4h.有效率71%.停止治疗后应用血管扩张剂以巩固疗效.
2010-11-09 13:30
举报向医生提问
突发性聋亦名特发性聋或暴聋,即在无耳鸣、耳聋的情况下,原因不明突然瞬间发生耳鸣、耳聋,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听力迅速丧失达到高峰者。多累及单耳,以40~60岁成年人发病率高,双耳患者占1%,男性较多,春秋季节易发病。发病率据Byl(1977年)统计为10.7/10万,北京同仁医院听力门诊统计,占初诊感音性耳聋的4.8%。据最近内外文献报道,此病似有逐渐增加趋势。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