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胆道蛔虫症的非手术治疗包括
补充说明:胆道蛔虫症的非手术治疗包括
a******W 2022-05-12 18:4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胆道蛔虫症的非手术治疗一般包括解痉止痛药、驱虫药、抗生素、补液治疗、中医治疗等。
1、解痉止痛药
胆道蛔虫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的症状,如果疼痛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解痉止痛药,例如硫酸阿托品片、颠茄片等,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2、驱虫药
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驱虫药,例如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可以起到驱虫的作用,能够将体内的蛔虫驱出体外。
3、抗生素
如果患者合并细菌感染,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例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等,可以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4、补液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了腹泻、呕吐等症状,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适量饮用温水,也可以适量食用小米粥、南瓜粥等清淡的食物,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5、中医治疗
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病情。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2-05-12 23:21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胆道蛔虫症(biliarytractascariasis,biliary ascariasis)是肠道蛔虫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6-8岁学龄儿童、农民和晚期孕妇。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蛔虫运动活跃,并钻入胆道而出现的急性上腹痛或胆道感染。发作时病人疼痛难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若治疗措施跟不上,晚期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 蛔虫成虫本寄生在小肠中、下段,偶尔进入上消化道。蛔虫有钻孔的癖好。因此,进入十二指肠的蛔虫常经胆总管开口钻入胆道。临床观察注意到:有时蛔虫可经口吐出或爬出,病人多伴高热、饥饿、腹泻或用山道年驱虫而药量不足等情况。因而考虑蛔虫生活环境的改变可能是促其向上消化道移动的诱因。 (二)发病机制 钻入胆道的蛔虫多为1条,但也有十数条甚至百余条者。蛔虫很少进入胆囊,多数停留在胆管系统中,包括肝外及肝内的胆管。 在蛔虫通过Oddi括约肌的过程中,括约肌因受到刺激而痉挛,引起剧烈的疼痛。蛔虫退出胆道或完全进入胆道后,对括约肌的刺激消失,痉挛引起的剧痛得以缓解。蛔虫在胆道内活动也可引起阵发性疼痛。也正由于蛔虫体的活动,使得胆汁的通道不致被完全阻断,因而一般不出现黄疸。肠道细菌随虫体进入胆道,可招致胆道感染,引起胆囊、胆管的急性炎症,以致肝脓肿、胆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败血症等轻重不等的并发症。我们曾见到过胆管被蛔虫钻破而造成胆汁性腹膜炎的病例,也曾见过蛔虫性肝脓肿破入心包致死的病例。原有胆管狭窄或结石者,进入胆道的蛔虫常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此外,胆道蛔虫还能引起急性胰腺炎及其一系列并发症。进入胆道的蛔虫有的可再退出胆道。未退出者,活动逐渐减少,终于死在胆道内。我们观察过几例正值胆道T型管引流期间所发生的胆道蛔虫病例。胆道内蛔虫尸体的碎片随胆汁由T管排出,可持续1~2个月。同期经T管反复作胆道造影,显示蛔虫在胆道内的负影也逐渐变小,有的完全消失。这表明存在着将胆道内的蛔虫尸体排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从手术取出的胆石标本又可以清楚地看到,胆道内的蛔虫尸体被胆石样的沉淀逐步包埋最终形成结石的各个阶段。而且,40%~84%的胆管结石病例,可自胆石的核心部位找见蛔虫残骸或虫卵。由此可见,胆道蛔虫病的腹痛症状缓解之后,虽有部分病人可将胆道内的虫尸排净而不留后患。但也有不少病人在其虫尸还没有来得及崩解排净之前,就逐渐被胆石样的沉着物附着、包裹,反过来阻碍其排出,最终形成结石。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对胆道蛔虫病的治疗,不能仅以消除其急性症状为目标。还要力争虫尸干净、彻底地排出胆道以防结石形成。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传染科、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