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及症状包括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及症状包括

发病时间:不清楚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及症状包括

补充说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及症状包括

a******W 2022-05-11 18:45

创伤后应激障碍 梦魇 闪回 麻木 增高 心理医生 睡眠障碍 噩梦 睡眠 创伤 大脑 生理反应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睡眠质量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及症状包括梦魇、闪回、回避相关场景或物体、情感麻木、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这些症状可能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1.梦魇
梦魇通常由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部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睡眠障碍。此时大脑皮层仍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可能会出现噩梦和惊醒。梦魇可能伴随不愉快或威胁性的梦境体验,在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发生。
2.闪回
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当个体再次遭遇与创伤事件相似的情境时,大脑会误认为当前情境具有威胁性,从而触发类似于经历创伤事件时的生理反应。这种重复性体验通过反复激活与创伤有关的大脑区域来实现。闪回可能突然出现在个体的意识中,重现过去的创伤情景,常伴有强烈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反应。
3.回避相关场景或物体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为了避免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带来的痛苦和压力,会主动避免接触与创伤有关的地点、人物或物品。回避行为是一种防御机制,旨在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例如,一个人可能会避开曾经发生事故的地方或者不愿意谈论与事故相关的话题。
4.情感麻木
情感麻木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为了应对强烈的情感反应而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通过降低情绪敏感度来减轻内心的痛苦。这可能导致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正常的感知能力,甚至对亲友的关心表现出冷漠或无动于衷。
5.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源于大脑杏仁核过度激活以及交感神经系统持久性兴奋,以更好地准备面对潜在威胁。患者可能比平常更容易被吵闹声或明亮灯光所打扰,且经常处于备战状态,难以放松。
针对以上症状,建议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评估,如面谈或问卷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措施可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或眼动脱敏再处理技术等心理治疗方法。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压力。

2024-03-25 15:1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创伤后应激障碍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创伤后紧张症 )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delayed psychogenic reaction),是由应激性事件或处境而引起的延迟性反应。PTSD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创伤性事件是PTSD诊断的必要条件,但不是PTSD发生的充分条件,虽然大多数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都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症状,研究表明只有部分人最终成为PTSD患者。

适用药品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抑郁反应性抑郁。常见的抑郁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复合包装

本品在与孕激素联合使用建立人工月经周期中用于补充主要与自然或人工绝经相关的雌激素缺乏:血管舒缩性疾病(潮热),生殖泌尿道营养性疾病(外阴阴道萎缩,性交困难尿失禁)以及精神性疾病(睡眠障碍衰弱)。预防原发性或继发性雌激素缺乏所造成的骨质丢失。

长春胺缓释胶囊

1.本品用于治疗衰老期心理行为障碍(如警觉性和记忆力丧失、头晕、耳鸣、时间与空间定向力障碍失眠)。2.也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及脑外伤后综合征。3.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疾病。耳、鼻、喉科治疗方面,可用于治疗耳蜗前庭疾病。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1.重症抑郁(MDD)的治疗:重症抑郁主要表现显著或持久的情绪低落或燥动情绪(至少持续2周),主要包括以下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体重或食欲明显变化、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兴奋或迟缓、过度疲劳、内疚或自卑感、思维迟缓或注意力不集中、自杀企图或念头。2.广泛性焦虑(GAD):表现为过度的焦虑和烦恼,至少持续6个月。主要有以下症状:烦燥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兴奋、肌肉紧张和睡眠障碍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张晨露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