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肝内血管瘤和肝癌B超的区别
补充说明:肝内血管瘤和肝癌B超的区别
a******W 2022-05-11 18:4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肝内血管瘤和肝癌的B超区别在于病变大小、血流信号、内部回声、边缘清晰度以及强化方式。
1.病变大小
肝内血管瘤通常表现为直径小于5厘米且均匀分布的小结节,而肝癌则可能较大且不规则。
肝内血管瘤主要由丰富的血液供应支持其生长,因此在超声图像上显示为高回声结构,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反之,肝癌则呈现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并伴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2.血流信号
肝内血管瘤多呈点状、树枝状血流信号,而肝癌则常表现为异常丰富、杂乱的血流信号。
血流信号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血管化程度及营养状态。血管瘤由于其独特的血管结构,在超声检查中可显示出典型的血流信号模式;而肝癌则因恶性增生导致血管新生,故其血流信号会呈现出不同于正常肝脏组织的特征。
3.内部回声
肝内血管瘤通常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低回声或中等回声,而肝癌则可出现实性、囊性或囊实相间的多种回声表现。
内部回声可以帮助鉴别良恶性肿瘤。血管瘤由于其纤维组织成分而在超声图像上呈现较低的回声强度;而肝癌则因其复杂的组织结构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回声特点。
4.边缘清晰度
肝内血管瘤的边缘通常比较光滑整齐,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楚,而肝癌则常常有毛刺样突起,边缘不规则。
边缘形态反映了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血管瘤由于生长较为缓慢,其与周围组织间存在一定的生理间隙,所以在超声图像上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清晰锐利的轮廓线;相反,肝癌则因为其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所以容易侵犯周围的脏器和结构,从而形成不规则的边缘。
5.强化方式
肝内血管瘤在增强扫描时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现象,即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减弱甚至消失;而肝癌则通常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即动脉期强化不均一,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强化。
通过动态观察造影剂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可以推断病变的血供特点及其功能状态。血管瘤由于其特殊的血管结构,在注射造影剂后迅速被血液填充并快速排空;而肝癌则由于其复杂的血管生成机制,在造影剂注入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滞留现象。
针对肝内血管瘤和肝癌的诊断,应综合考虑上述各项指标差异以及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必要时还需借助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以明确诊断。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和过度摄入脂肪,以减轻肝脏负担。
2024-03-24 02:1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肝血管瘤(hemangiomas)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肿瘤见于肝脏任何部位,常位于包膜下,多为单发(约10%为多发),肿瘤直径多小于4cm,但亦可小至数mm,个别大至30cm者。肿瘤表面呈暗红或紫色,外有包膜,切面呈海绵状。有时血管瘤内可见血栓形成和瘢痕,偶有钙化。显微镜下血管瘤是一内壁为不同大小的扁平内皮细胞的血管管道构成交通的空隙网,其中含红细胞,有时可见新鲜的机化血栓。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肝血管瘤通常为海绵状血管瘤。过去认为少见,但近年由于超声显像的普及,此病十分常见。过去因无症状,又无超声显像,故未发现。女性略多于男性,可见于任何年龄,以30~60岁多见。外观呈紫红色,质软,可压陷,切除标本萎瘪,切端呈囊状或筛状空隙--海绵状,间见疤痕甚或钙化。镜下见大小不同血管腔,由扁平内皮细胞构成管壁表面,腔间隙由纤维组织构成,通常不伴肝硬化。以前认为单个居多,超声显像问世以来所观察到常为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