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血管外科> 多发性大动脉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和主动脉缩窄的区别

多发性大动脉炎和主动脉缩窄的区别

发病时间:不清楚

多发性大动脉炎和主动脉缩窄的区别

补充说明:多发性大动脉炎和主动脉缩窄的区别

a******W 2022-05-11 14:05

多发性大动脉炎 主动脉缩窄 动脉 主动脉 缺陷 肉芽肿 性疾病 畸形 头痛 眩晕 耳鸣 视力障碍 上肢 血压高 下肢 胸痛 呼吸困难 心绞痛 间歇性跛行 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血管 震颤 血压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多发性大动脉炎和主动脉缩窄的区别在于病变部位、病因、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法。
1.病变部位
多发性大动脉炎主要累及头臂动脉、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而主动脉缩窄只涉及主动脉某处狭窄。
由于病变部位的不同,导致血液流动受阻的程度也有所不同,进而引起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2.病因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因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有关;主动脉缩窄通常由先天性缺陷或后天因素如外伤、感染等引起。
前者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血管壁炎症和狭窄,后者则是主动脉结构上的局限性异常。因此,两者的发病机制存在本质差异。
3.病理特点
多发性大动脉炎表现为节段性的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伴有肉芽肿形成;主动脉缩窄则为主动脉局部管径明显变小,常伴随血流动力学改变。
前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后者则为一种固定的解剖学畸形。
4.临床表现
多发性大动脉炎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视力障碍等症状,还可能出现上肢血压高于下肢的现象;主动脉缩窄的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心绞痛以及下肢缺血引起的间歇性跛行。
前者的特点是全身症状较重,而后者则以局部症状为主。
5.诊断方法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需依赖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评估血管狭窄情况;主动脉缩窄可通过听诊闻及杂音、触诊震颤来初步判断,并通过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进一步确认。
前者侧重于检测血管内的情况,后者则着重于观察主动脉本身的形态变化。
针对多发性大动脉炎和主动脉缩窄这两种疾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2024-02-27 06: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多发性大动脉炎 (原发性大动脉炎综合征,主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症)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原发性大动脉炎综合征、主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症。多见于青年女性。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与链球菌、结核菌、病毒等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且常为闭塞性的炎症,临床上根据受累动脉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其中以头和臂部动脉受累引起的上肢无脉症为最多,其次是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受累的下肢无脉症和肾动脉受累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也可见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受累而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认为这是一种与免疫复合物沉着有关的自体免疫性疾病,且多数可能与某些感染有关联。目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与链球菌、结核菌、病毒等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的患者曾检出抗主动脉抗体,但其病因作用不肯定。在亚洲和非洲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年青女性,发病年龄5-45岁,男女之比约1:8。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