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多发性大动脉炎和主动脉缩窄的区别
补充说明:多发性大动脉炎和主动脉缩窄的区别
a******W 2022-05-11 14:0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多发性大动脉炎和主动脉缩窄的区别在于病变部位、病因、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法。
1.病变部位
多发性大动脉炎主要累及头臂动脉、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而主动脉缩窄只涉及主动脉某处狭窄。
由于病变部位的不同,导致血液流动受阻的程度也有所不同,进而引起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2.病因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因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有关;主动脉缩窄通常由先天性缺陷或后天因素如外伤、感染等引起。
前者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血管壁炎症和狭窄,后者则是主动脉结构上的局限性异常。因此,两者的发病机制存在本质差异。
3.病理特点
多发性大动脉炎表现为节段性的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伴有肉芽肿形成;主动脉缩窄则为主动脉局部管径明显变小,常伴随血流动力学改变。
前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后者则为一种固定的解剖学畸形。
4.临床表现
多发性大动脉炎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视力障碍等症状,还可能出现上肢血压高于下肢的现象;主动脉缩窄的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心绞痛以及下肢缺血引起的间歇性跛行。
前者的特点是全身症状较重,而后者则以局部症状为主。
5.诊断方法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需依赖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评估血管狭窄情况;主动脉缩窄可通过听诊闻及杂音、触诊震颤来初步判断,并通过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进一步确认。
前者侧重于检测血管内的情况,后者则着重于观察主动脉本身的形态变化。
针对多发性大动脉炎和主动脉缩窄这两种疾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2024-02-27 06:2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原发性大动脉炎综合征、主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症。多见于青年女性。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与链球菌、结核菌、病毒等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且常为闭塞性的炎症,临床上根据受累动脉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其中以头和臂部动脉受累引起的上肢无脉症为最多,其次是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受累的下肢无脉症和肾动脉受累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也可见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受累而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认为这是一种与免疫复合物沉着有关的自体免疫性疾病,且多数可能与某些感染有关联。目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与链球菌、结核菌、病毒等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的患者曾检出抗主动脉抗体,但其病因作用不肯定。在亚洲和非洲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年青女性,发病年龄5-45岁,男女之比约1:8。
超声波治疗仪
适用于医疗单位用非介入疗法对堵塞性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多发性大动脉炎、静脉炎)进行辅助治疗。
乌苯美司胶囊
本品可增强免疫功能,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老年性免疫功能缺陷等。 可配合化疗、放疗及联合应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造血干 细胞移植后,以及其它实体瘤患者。
甲氨蝶呤片
1.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簟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2.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银屑病;3.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癌。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