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整形美容> 美容> 养发> 长期肠外营养发生胆汁淤积肝功能损害的原因

精选回答(1)

杨猛 副主任医师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肤美容(痤疮、黄褐斑、疤痕、妊娠纹)、过敏性疾病(皮炎、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尿路感染、尖锐湿疣等。

提问

长期肠外营养引起胆汁淤积肝功能损害可能与胆管炎、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炎、胆道梗阻、胆汁分泌不足等病因有关。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方式各异,应尽快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胆管炎
胆管炎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胆管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刺激可引起胆管壁充血、水肿和渗出,进而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这会导致胆汁无法顺利流入小肠,从而引起胆汁淤积。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不适症状。
2.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胆汁淤积导致肝脏纤维化和结构改变所致,此时肝脏组织受到损伤,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进一步加重了肝脏的功能障碍,使胆汁的合成、分泌、排泄等功能受损,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情况。针对此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疗法,同时积极寻找并消除原发病因,如戒酒、调整饮食结构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必要时需遵医嘱服用保肝药,如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等。
3.胆汁淤积性肝炎
胆汁淤积性肝炎是指由病毒、药物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导致胆汁分泌减少或胆汁流出受阻,进而引起胆汁淤积的现象。胆汁淤积会导致肝细胞内压力增加,进而引起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患者可以按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利胆类药物促进胆汁排出,改善病情。
4.胆道梗阻
胆道梗阻指任何原因导致的胆汁流动受阻,当胆汁不能顺畅地流入十二指肠时,就会引起胆汁淤积。长时间的胆汁淤积会导致胆汁中的毒性物质逆流入血,引起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对于良性胆道梗阻,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等;恶性胆道梗阻则需要行胆管切除术、胆管空肠吻合术等。
5.胆汁分泌不足
胆汁分泌不足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影响胆汁的合成和分泌。胆汁分泌不足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导致腹泻、腹胀等症状。补充脂溶性维生素B族和K族以及钙质,如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K注射液、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食物中的脂肪。
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P等,以及胆红素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必要时,应考虑进行超声波检查、CT扫描或MRI以评估肝脏结构和功能。

2024-04-11 11:2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胆管炎

胆道炎症以胆管炎症为主者称胆管炎(cholangitis),以胆囊炎症为主者称胆囊炎(cholecystitis)。两者常同时发生,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大致相同,多是在胆汁淤积的基础上继发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细菌可经淋巴道或血道到达胆道,也可从肠道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进入胆道。在我国以后者更为常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