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中性粒细胞增高> 中性粒细胞增高是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能是由感染性炎症、组织损伤、急性中毒、过敏反应、恶性肿瘤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感染性炎症
当机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时,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会聚集到感染部位进行清除。这会导致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针对感染性炎症的治疗通常包括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阿莫西林、利巴韦林等。
2.组织损伤
组织损伤后,身体为了对抗创伤和修复受损组织,会释放多种促炎因子,其中包括白介素-1β和TNF-α,这些因子能够刺激中性粒细胞从骨髓中快速迁移至受伤部位。对于组织损伤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促进伤口愈合和缓解疼痛,例如清创术、镇痛药等。
3.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会引起机体对有害物质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以应对潜在的感染风险。此外,某些毒物直接作用于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抑制其增殖分化,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处理急性中毒的关键在于立即识别并移除毒源,同时采用支持性医疗措施,如洗胃、静脉注射解毒剂等。
4.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由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的过度免疫应答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在此过程中会出现组胺等介质的释放,进而刺激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并分泌趋化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向受累区域迁移。抗组胺药物可用于控制过敏反应的症状,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口服或外用均可。
5.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包括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取决于癌症类型和分期,可能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或其他靶向治疗,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中性粒细胞异常升高的趋势。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骨髓穿刺、活检等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2024-03-05 07:4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中性粒细胞增高

中性粒细胞增高常见于细菌感染。

  • 症状起因: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该细胞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髓过氧化物酶是中性粒细胞所特有,即使在有强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中也极少或完全没有这种酶。在细胞化学上,一般将这种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中性粒细胞的标志。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所谓趋化作用,就是细胞向着某一化学物质刺激的方向移动。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粗细胞膜上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钙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使细胞移向产生趋化因子的部位。 中性粒细胞的片足与产生趋化因子的异物接触后,接触处周围的胞质形成隆起即伪足,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下凹,将异物包围,形成含有异物的吞噬体或吞噬泡。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有IgGFc受体和补体C3受体,可加速吞噬作用。被吞噬的异物裹有抗体和补体时,与中性粒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加强了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称为调理作用。 细胞随着吞噬作用的开始,导致细胞膜紊乱而引起呼吸爆发,细胞耗氧量增加,产生大量的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等细胞毒性效应分子,对寄生虫具有杀伤活性。在IFN-γ和TNF刺激下,则可产生更多的过氧代谢阴离子,杀死胞外寄生虫。中性粒细胞在杀死吞噬的细菌等异物后,本身也死亡,死亡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 中性粒细胞受细菌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作用时,细胞的颗粒内容物向细胞外释放。释出的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可以分解血管基膜、肾小球基膜、结缔组织的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以及血浆中的补体C5、C15和激肽原等。其分解产物有的又是中性粒细跑趋化因子,能吸引更多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物质中,还有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不动因子(NIF)、激肽酶原、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凝血因子、白三烯等(成令忠,1993)。 除了在抗感染中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外,中性粒细胞可引起感染部位的炎症反应并参与寄生虫感染引发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免疫病理损害。抗体直接作用于组织或细胞上的抗原,中性粗细胞通过其Fc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IgGFc段结合,发挥ADCC作用,从而导致细胞毒型变态反应损害;当抗原抗体比例适合而形成19S大小的免疫复合物,不易被吞噬,沉积于毛细血管壁,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至局部。中性粒细胞通过Fc受体和C3b受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并吞噬之。吞噬过程中脱颗粒,释放出一系列溶酶体酶类,造成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在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的部位,也有中性粒细胞的聚集,说明中性粒细胞也参与了速发型变态反应导致的病理损害。

  • 可能疾病: 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炎症性肠道疾病及其伴发的葡萄膜炎 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阑尾炎

  • 就诊科室:血液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