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强直性脊柱炎>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

发病时间:不清楚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

补充说明: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

a******W 2022-05-09 19:21

非甾体抗炎药 增高 头痛 眩晕 排泄 苯妥英钠片 肝脏 肾脏 积聚 糜烂 出血 铝碳酸镁咀嚼片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可能因药物剂量过大、药物代谢异常、个体差异、肝肾功能不全、胃肠道黏膜损伤等引起,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药物剂量过大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大剂量使用时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引起头痛、眩晕等症状。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盲目增加药物剂量,以免出现不适症状。
2.药物代谢异常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体内存在某些酶的缺乏或者活性降低,使非甾体抗炎药不能被及时分解和排泄,进而造成药物浓度升高而产生毒性作用。针对药物代谢异常的情况,可以考虑应用苯妥英钠片进行治疗,其具有诱导肝药酶的作用,能加速药物的代谢过程。
3.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体重等,这些因素会影响非甾体抗炎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其疗效和副作用的发生率。对于老年人而言,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因此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调整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4.肝肾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非甾体抗炎药的代谢和排泄减慢,使其在体内积聚并产生毒性效应。如果患者有肝肾功能不全的问题,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之前应咨询医生,必要时可能会建议进行肝肾功能检测。
5.胃肠道黏膜损伤
长期大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导致黏膜炎症、糜烂甚至出血。保护胃黏膜的常用药物是铝碳酸镁咀嚼片,能够中和过多的胃酸,缓解不适症状。
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机体健康。

2024-02-16 13:4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眩晕 (前庭系统性眩晕,前庭性眩晕,真性眩晕)

眩晕(vertigo)或前庭系统性眩晕是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自身或外景运动错觉或幻觉。发作时多数患者感觉周围事物在旋转,少数患者出现视物摆动或摇晃(他动感眩晕);也可有自身在一定平面上转动、倾倒、沉浮或摇晃(自动感眩晕)。临床上可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头昏),病因较复杂。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