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多汗> 经方治疗小儿多汗

精选回答(1)

于晨光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提问

经方治疗小儿多汗可采取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龙牡汤、当归六黄汤、补中益气汤等进行治疗。
1.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中的黄芪、白术等中药具有健脾固表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自汗。此方适用于小儿因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出汗过多。
2.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通过补肺固表来达到止汗的目的。其主要成分黄芪、白术和防风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从而减少汗液分泌。该方剂可用于治疗因肺虚所致的小儿多汗症。
3.龙牡汤
龙牡汤中的龙骨和牡蛎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平抑肝阳,潜降浮越,具有收敛固涩之功效;党参、茯苓、甘草合用能健脾养心,有助于改善多汗症状。对于因心脾两虚引起的小孩夜间盗汗具有一定效果。
4.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汤中的黄连、黄芩、黄柏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当归则能滋阴补血,共同起到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该方适合于治疗因阴虚火旺导致的小孩潮热盗汗现象。
5.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由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柴胡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证。本品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引起的身体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使用上述方剂时,需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穿衣以促进汗腺健康。

2024-04-06 11:4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脾胃虚弱 (脾胃气虚)

脾胃虚弱是要分型的,不能乱用药,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

  • 症状起因:有一些小孩面黄肌瘦,这并不是小孩本身营养不良造成的,而已因为他们脾胃虚弱导致的。小孩脾胃虚弱一般没什么食欲,不喜欢吃东西。会有以下 1、人体微量原素的缺乏 如缺锌可导致腹泻、厌食症;缺钙导致生长停滞、抽搐等;缺铁等致贫血、厌食、生长发育停滞。以上这些都可使人体营养物质吸收不足,日久则使小儿“面黄肌瘦”。 2、饮食不节 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还不健全。所以如果饮食上不加节制,饥一顿,饱一顿,不按时吃饭,或零食太多,都可影响脾胃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脾胃虚弱等症,日久则“面黄肌瘦”。 3、不合理的用药 小儿患病后,家长非常着急,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服大量药物,尤其是一些消炎、镇痛的西药,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红霉素等,这些药都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并引起恶心、呕吐等症,这样,病虽治好,却留下了胃受损伤的后患。长期下去则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而致“面黄肌瘦”。 4、过食寒凉 小儿本为“阳盛”主体,易产生内热,所以喜食寒凉。如果不加以节制,过食寒凉之物,就易损伤脾胃,造成脾胃虚寒,功能下降,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营养的摄取。 营养失衡小孩子没有自控能力,吃东西没有节制,一旦吃得过多,就会损伤到脾胃,出现消化紊乱,吸收不好,面黄肌瘦。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营养不够,变本加厉给孩子做好吃的,结果反而增加了肠胃负担,脾胃进一步受损,进入恶性循环。[1]

  • 可能疾病: 痞满 肾虚眩晕 阴结 食物不耐受 食积胃病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