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上消化道溃疡、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以及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黏膜损伤。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上消化道溃疡
上消化道溃疡是由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吸烟、饮酒等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攻击超过防御能力引起。这会导致黏膜下血管暴露并可能破裂,形成出血。对于上消化道溃疡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进行治疗。
2.胃癌
胃癌是起源于胃壁细胞的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包括毛细血管,从而引起出血。针对胃癌所致出血,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如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等。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时门脉高压使食管和胃底静脉扩张,当食用较硬食物或发生轻微创伤时易破裂出血。大量血液涌出可导致呕血和黑便。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可以通过降低门脉压力来控制出血,减少静脉曲张的发生率。
4.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由严重创伤、感染、药物等因素导致急性炎症反应和黏膜损伤,进而出现出血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胶体果胶铋胶囊保护胃黏膜,还可以通过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5.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黏膜损伤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降低黏膜屏障功能,增加胃黏膜对有害因素的敏感性,导致黏膜损伤和出血。建议患者停用相关药物,改用其他类型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
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如有持续出血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推荐进行电子胃镜检查,以便直接观察上消化道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取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2024-02-06 09:4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消化道出血 ( 呕血与黑粪)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推荐医生更多

常新庭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胃肠科

林伟 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段丽平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李明峰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

杨生茂 主任医师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

吕鸣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