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自行排尿> 不能自行排尿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不能自行排尿可能是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膀胱炎、膀胱结石、膀胱肿瘤、脑卒中后遗症等疾病的表现,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对膀胱和尿道控制失调,引起排尿困难、尿失禁等症状。可采用间歇导尿法进行治疗,即通过定时将尿液引流到体外以减轻压力。
2.膀胱炎
膀胱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膀胱肌肉痉挛和尿道括约肌过度收缩,从而引起排尿困难。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是指在膀胱内形成的固体结晶体,当结石体积增大时,会对膀胱壁产生压迫和刺激作用,进而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出现排尿不畅的情况。对于无梗阻的大块结石,可遵医嘱服用排石颗粒、复方金钱草颗粒等药物促进结石排出。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考虑手术治疗,如经尿道膀胱镜下碎石术。
4.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通常起源于膀胱黏膜细胞,随着肿瘤不断生长,可能会堵塞部分尿路,导致排尿困难。确诊通常需要进行病理活检,然后可能需要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来移除整个病变组织。
5.脑卒中后遗症
脑卒中后遗症可能导致大脑运动皮层受损,影响大脑对膀胱和尿道的控制,进而导致排尿困难。针对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和言语疗法,旨在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建议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以及膀胱功能评估,监测排尿情况。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预防尿液浓缩和形成结晶体,减少膀胱结石的发生风险。

2024-02-19 17:3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神经源性膀胱

正常的排尿活动由脊髓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根据逼尿肌功能分为两类:1、逼尿肌反射亢进;2、逼尿肌无反射。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类由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失常。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产生复杂的排尿症状,排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诱发的泌尿系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