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区别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区别主要在于分泌部位、作用部位、生理功能、临床意义等方面。

1、分泌部位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而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

2、作用部位

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于肾小管的髓袢升支粗段,可以增加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的排出。而醛固酮主要作用于肾小管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可以促进钠离子和水分的重吸收,同时还可以促进钾离子的排出。

3、生理功能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从而起到浓缩尿液的作用。而醛固酮可以保留水分,并且可以促进钠离子和水分的排出,从而起到维持血压的作用。

4、临床意义

抗利尿激素如果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尿崩症。而醛固酮如果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醛固酮增多症,从而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等疾病。

5、临床应用

抗利尿激素主要用于治疗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等疾病。而醛固酮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

另外,如果患者出现上述激素分泌异常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2-05-04 03: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抗利尿激素 (垂体后叶加压素)

抗利尿素又称加压素,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分泌的一种环状肽激素。其生理功能是增强肾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起抗利尿作用,能维持血浆正常胶体渗透压,因此对肾脏浓缩功能有很大影响。血容量和血压等因素的改变都可影响抗利尿素的分泌。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