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静息痛> 下肢静息痛的症状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下肢静息痛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皮肤苍白、皮温降低、肌肉痉挛、静止时疼痛,这些症状可能表明下肢血管问题,建议及时就医。
1.下肢肿胀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由于血液回流受阻,导致液体积聚在下肢组织间隙中,从而引发下肢肿胀。此外,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也会因为血栓堵塞了深静脉而导致远端肢体出现水肿。肿胀通常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和足部。
2.皮肤苍白
皮肤苍白可能是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而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血管壁变薄、瓣膜功能不全,会导致血液逆流,影响下肢血液循环,进而使皮肤处于缺氧状态,表现为皮肤苍白。皮肤苍白可能出现在下肢任何部位,但以小腿最为明显。
3.皮温降低
当患下肢静脉曲张时,由于血液回流障碍,局部温度下降,可能导致皮温降低的情况发生。这种现象多见于下肢的外侧或后面,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或坐立后更为明显。
4.肌肉痉挛
下肢静脉曲张时,由于血液回流不畅,可导致下肢肌肉缺血缺氧,易出现抽筋的现象。痉挛通常突然发生,可能集中在腓肠肌或比目鱼肌等特定区域。
5.静止时疼痛
静止时疼痛可能由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周围神经受压所致,此时由于炎症刺激周围神经,可能会产生静止状态下出现腿部疼痛的症状。疼痛一般为持续性,有时会因体位改变而加剧,如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针对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来评估静脉病变的程度。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遵医嘱使用抗凝药华法林钠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以及手术疗法,如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剥脱术。患者平时应避免久站久坐,适当活动双腿,穿着医生推荐的压力袜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2024-04-09 04:4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静息痛

休息痛,是病变的中期表现,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发生疼痛,称为静息痛。

  • 症状起因:不论是动脉或静脉病变,都可以造成静息痛(肢体持续性疼痛),前者比后者剧烈,而且说明脉管炎的缺血加重,已接近失去代偿的程度。大部分静息痛与局部缺血性神经炎的产生有关,而局部缺血性神经炎又多发生于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其次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另一种静息痛起于供应肢体的主枝动脉突然被血栓梗阻。造成组织的急性缺氧所致。静息痛除由上述血管疾患所致外,亦可由其他因素引起,如早期脚部冻伤及外伤性血管舒缩疾患等。

  • 可能疾病: 动脉栓塞 腘动脉瘤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瘤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