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遗传性共济失调> 遗传性共济失调治疗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治疗可以考虑平衡训练、物理疗法、语言疗法、营养支持治疗、深感区电刺激等方法。
1.平衡训练
通过反复练习特定动作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如踮脚尖站立、单腿站立等。针对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的运动障碍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2.物理疗法
主要包括肌肉强化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以及平衡功能锻炼等,以维持或提高肢体功能为目的。此方法适合于因遗传性共济失调导致肌力下降及姿势不稳的患者。
3.语言疗法
由持证言语-语言病理学家评估和制定个性化计划,包括声带锻炼、口腔运动训练和沟通技巧培养。适用于遗传性共济失调引起的发音不清、吞咽困难等问题。
4.营养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代谢需求调整饮食结构,并考虑使用高能量密度食品或特殊配方奶粉。确保满足机体需要的同时减少并发症风险。
5.深感区电刺激
利用低频电流刺激大脑皮层中的感觉区域,可以增强神经信号传递,改善共济失调症状。对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在接受深感区电刺激时应有家属陪同,并密切观察其反应。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种进展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开展适宜的康复训练,如太极或游泳,可辅助延缓病情恶化。

2024-03-20 14:3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遗传性共济失调 (布-马二氏综合征,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

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ataxia)是一组以慢性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征的遗传变性病;世代相传的遗传背景、共济失调表现及小脑损害为主的病理改变是三大特征。本组疾病除小脑及传导纤维受累外,常累及脊髓后柱、锥体束、脑桥核、基底核、脑神经核、脊神经节和自主神经系统等。共济失调步态最先出现且逐渐加重,最终使患者卧床,临床症状复杂、交错重叠,即使同一家族也可表现高度异质性。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