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补充说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a******W 2022-04-30 22:48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粒细胞缺乏症 皮肤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能引起粒细胞缺乏症、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抑制、皮肤黏膜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
1.粒细胞缺乏症
抗甲状腺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影响中性粒细胞产生和存活,导致其数量减少。易诱发感染,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脓毒血症。
2.肝功能损害
抗甲状腺药物中的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会干扰肝脏代谢过程,进而损伤肝细胞。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现象,长期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脂肪变性。
3.血液系统抑制
抗甲状腺药物可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计数下降。可能出现贫血、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
4.皮肤黏膜炎
抗甲状腺药物可能会诱导机体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的甲状腺细胞,同时也会攻击正常的皮肤和黏膜细胞。患者会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剥脱性皮炎。
5.甲状腺功能减退
抗甲状腺药物能有效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但同时也会影响甲状腺组织的功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低。典型症状包括体重增加、疲劳、记忆力减退、嗜睡等,也可能伴随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
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液学参数和甲状腺功能,以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
2024-02-10 08:35
举报向医生提问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1.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癌症患者使用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特别在强烈的骨髓剥夺性化学药物治疗后,注射本品有助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加速粒细胞数的恢复,从而减少合并感染发热的危险性。2.促进骨髓移植后的中性粒细胞数升高。3.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左甲状腺素钠片
1、治疗非毒性的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2、甲状腺肿切除术后,预防甲状腺肿复发;3、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4、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功能亢进症的辅助治疗;5、甲状腺癌术后的抑制治疗;6、甲状腺抑制试验。
胆石通胶囊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肝胆湿热,右胁疼痛,痞渴呕恶,黄疸口苦,以及胆石症、胆囊炎、胆道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利鲁唑片
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治疗,可延长存活期和/或推迟气管切开的时间。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