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能引起粒细胞缺乏症、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抑制、皮肤黏膜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
1.粒细胞缺乏症
抗甲状腺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影响中性粒细胞产生和存活,导致其数量减少。易诱发感染,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脓毒血症。
2.肝功能损害
抗甲状腺药物中的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会干扰肝脏代谢过程,进而损伤肝细胞。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现象,长期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脂肪变性。
3.血液系统抑制
抗甲状腺药物可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计数下降。可能出现贫血、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
4.皮肤黏膜炎
抗甲状腺药物可能会诱导机体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的甲状腺细胞,同时也会攻击正常的皮肤和黏膜细胞。患者会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剥脱性皮炎。
5.甲状腺功能减退
抗甲状腺药物能有效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但同时也会影响甲状腺组织的功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低。典型症状包括体重增加、疲劳、记忆力减退、嗜睡等,也可能伴随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
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液学参数和甲状腺功能,以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

2024-02-10 08:3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时,因血中粒细胞极度减低甚至完全缺如,极易合并严重感染,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积极抢救。在抗生素问世前,死亡率高达90-95%,自应用抗生素后,已下降至20%,但仍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多发人群:常见原因是患者对药物(氨基比林、保太松等)或化学品(某些化妆品等)过敏所引起

  • 典型症状: 寒战 恶心 高热 紫绀

  • 临床检查: 寒战 恶心 高热 紫绀

  •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推荐医生更多

李翠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李桂娟 主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