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肌张力增高> 引起肌张力增高的原因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引起肌张力增高的原因可能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脑梗死后遗症、脑瘫等,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突变导致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影响脊髓和大脑的功能,进而出现肌肉僵硬、运动协调障碍等症状。对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物理疗法如功能性锻炼和职业康复可以改善生活质量。但需注意定期评估并调整计划以适应病情变化。
2.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免疫介导的炎症脱髓鞘疾病,由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神经髓磷脂而损伤神经纤维,导致神经传导受阻,从而引起肌张力增高。针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肌张力增高,可采用抗胆碱酯酶药物进行治疗,如盐酸金刚烷胺片、硫酸阿托品片等,此类药物能增强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的活动,起到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缓解肌张力增高。
3.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持续丢失,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造成锥体外系运动障碍,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帕金森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左旋多巴制剂进行治疗,如甲磺酸雷沙吉兰片、盐酸苯海索片等,能够补充纹状体中的多巴胺浓度,减轻症状。
4.脑梗死后遗症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软化坏死,当病变部位位于皮层下时,会导致肌张力增高。脑梗死后遗症引起的肌张力增高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来进行调理,也可以配合医生服用营养神经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维生素B12片、甲钴胺片等。
5.脑瘫
脑瘫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胎儿或新生儿非进行性脑损伤,可累及运动发育、姿势平衡以及认知行为等多个方面,其中运动发育障碍包括肌张力异常。脑瘫患者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通过功能训练来提高肌力和关节灵活性,如坐位训练、站立训练等,有助于改善肌张力高。
建议关注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以早期识别和干预可能的并发症。相关检查项目可能包括神经电生理测试、头颅MRI扫描和血液生化分析等。

2024-03-24 06:4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家族性痉挛性截瘫,家族性痉挛性下身轻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spastic paraplegia,HSP) 由Seeligmuller(1874)首先报道,是以双下肢进行性肌张力增高、肌无力和剪刀步态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缓慢进展痉挛性截瘫为主,症状多样,多数学者将其归于遗传性共济失调范畴,约占后者发病总数的1/4。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