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8岁小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应该看什么科
补充说明:8岁小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应该看什么科
a******W 2022-03-28 17:1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8岁小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可以看儿科、儿童保健科、神经内科、心理科、行为医学科。如果症状持续或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是否需要专业干预。
1.儿科
儿科主要关注0-18岁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常见病诊疗以及健康指导。如果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涉及生长发育或行为问题,可以到儿科进行初步评估。在儿科,可以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微量元素检测等基础检查来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
2.儿童保健科
儿童保健科专门负责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若考虑孩子存在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问题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可选择儿童保健科进行咨询。在儿童保健科,可通过身高体重测量、头围测定、神经系统发育评估等手段对患儿进行全面筛查。
3.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脑部功能障碍。如果怀疑孩子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与大脑功能异常有关,则应前往神经内科进一步排查。在神经内科,通常会安排头部MRI扫描以查看是否存在结构异常,必要时还可能会建议做脑电图检查。
4.心理科
心理科针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专业评估和治疗服务。当孩子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与情绪或认知障碍相关时,可到心理科接受心理咨询或行为疗法。在心理科,常采用标准化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收集患者的心理状态信息,并可根据需要转介至相应专家团队作进一步诊治。
5.行为医学科
行为医学科致力于识别、评估及解决各种行为问题。若确定孩子的问题源于特定的行为模式,则可到行为医学科寻求帮助。行为医学科的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行为观察记录、家庭环境调查等,旨在全面了解患者的日常活动模式。
面对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家长应注意避免过度指责,以免加重孩子的压力。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均衡饮食,有助于改善症状。
2025-04-03 02:01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注意力老不集中很有可能是由神经衰弱引起的,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注意力老不集中的症状长期存在,无法自我克服的话,就应该尽快进行心理咨询,请心理医生诊断是否是神经衰弱。一旦确诊,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以免耽误病情,不利于神经衰弱的康复。
症状起因: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经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超过神经系统张力的耐受限度,即可发生神经衰弱。如过度疲劳而又得不到休息是兴奋过程过度紧张;对现在状况不满意则是抑制过程过度紧张;经常改变生活环境而又不适应,是灵活性的过度紧张。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在机体各项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具有相当高的耐受性,一般情况下并不容易引起神经衰弱或衰竭。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虽然产生了疲劳,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后就可以恢复,但是,强烈紧张状态的神经活动,一旦超越耐受极限,就可能产生神经衰弱。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心理
银杏叶分散片
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症、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颅脑降温抢救(监护)综合治疗仪
本产品主要适用于神经内科、脑外科、ICU病房、肿瘤科、手术室等科室的亚低温保护治疗。
亿方拔罐器(手宁式)
“亿方拔罐器(手拧式)”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邪扶正、调整脏腑、镇静止痛、消炎消肿、托毒排脓、降压止泻、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等作用。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腹痛、胃痛、便秘、泄泻、呃逆、呕吐、头痛、失眠、面瘫、中风后遗症、中署、高血压病、心脏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空调综合征; 2、外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背痛、腰痛、腿痛、膝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扭挫伤、多发性疖肿、痔疮、直肠脱垂(脱肛)、虫蛇咬伤; 3、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经前后期紧张综合征、产后身痛、更年期综合征; 4、儿科疾病:小儿消化不良症、小儿惊风、流行性腮腺炎、小儿疳疾、小儿腹泻、小儿厌食症; 5、皮肤科疾病:荨麻疹、带状疱疹、湿疹、丹毒、神经性皮炎、面部痤疮(粉刺); 6、五官科疾病:结膜炎(红眼病)、麦粒肿(针眼)、牙痛、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耳鸣、耳聋、鼻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