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补充说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可逆吗
2022-03-15 17:3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越早发现越可逆转。
胆红素脑病一般以临床诊断为基础。根据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事实,尤其是早产、溶血病、缺氧、酸中毒和感染等高危因素,当黄疸高峰期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时,应考虑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否可逆,取决于胆红素脑病处于哪种时期。胆红素脑病临床上分为四期:警告期:症状轻,不典型,表现为嗜睡、拒食、烦躁、呕吐、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也可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如果在此期给予积极地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不留后遗症。痉挛期:表现为四肢僵直、两手紧握、尖声哭叫、发热、凝视、惊厥、角弓反射、呼吸困难,此期死亡率高,存活者进入恢复期。恢复期:表现为吸吮和对外界反应逐渐恢复,继而痉挛也减轻或消失,肌张力渐趋正常。后遗症期:生后2个月至3岁出现,表现为手足徐动,眼球上转困难或斜视、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智能落后。所以胆红素脑病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逆转病情,如果发现及治疗晚,会导致死亡及留后遗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要注意的是,首先需要尽快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其发展为胆红素脑病。比如保暖,纠正缺氧和酸中毒,提供充足的营养。其次避免输注高渗药物和可能导致溶血或抑制肝酶的药物。最后预警期内,应根据情况及时采取换血、光疗、白蛋白输注等措施,尽快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2022-03-28 11:17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胆红素脑病是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导致神经细胞中毒变性,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的临床和亚临床表现,也称之为胆红素中毒性脑病。几十年来,核黄疸一直是胆红素神经毒性表现的代名词。严格地说,核黄疸是解剖学名词,从病理解剖的角度,把肉眼看见脑组织染成黄色作为核黄疸的标准,从而反映胆红素侵犯脑组织(主要是神经核)。近来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胆红素所致的神经毒性的表现有轻有重,严重者可表现为核黄疸,轻者可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在脑干诱发电位等辅助检查则可发现异常表现。这些亚临床型的胆红素神经毒性表现大多是暂时的、可逆的,故也有称之为暂时性亚临床型胆红素神经中毒症。
参茸白凤丸
益气补血,调经安胎。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经漏早产。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还原型谷胱甘肽片
用于肝损伤、肾损伤、化放疗保护、糖尿病、缺血缺氧性脑病等。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辅助改善中毒性肝损伤(如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和酒精引起的肝损伤)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右上腹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