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溶血性黄疸引起的脑损伤如何治疗
补充说明:溶血性黄疸引起的脑损伤如何治疗
a******W 2022-03-28 17:3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溶血性黄疸引起的脑损伤可采取血浆置换、白蛋白输注、肝移植、胆红素光疗、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1.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通过移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性免疫球蛋白和胆红素分子,以减轻溶血性黄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此方法常用于严重溶血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伴有神经症状的情况。
2.白蛋白输注
白蛋白输注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水分回留,降低游离胆红素水平,并改善贫血状态。当黄疸伴随低白蛋白血症时,白蛋白输注是必要的补充。但需注意输注速率控制以防液体负荷过重。
3.肝移植
肝移植手术将健康肝脏植入患者体内,恢复其正常的解毒功能,减少胆红素积累。对于慢性溶血性黄疸引起反复发作的急性胆红素脑病患者,肝移植可能是有效的长期解决方案。
4.胆红素光疗
胆红素光疗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促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易于排出体外。这是一种简便、非侵入性的方法,在新生儿科广泛使用来预防和治疗生理性及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
5.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可以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加速受损神经的修复过程。适用于因溶血性黄疸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有助于改善症状并促进康复。
在实施上述治疗方案前,应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治疗。同时,定期监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期达到最佳疗效。
2024-04-04 09:37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特征:1)病因和发生机制: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②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2)溶血性黄疸的特征:①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②皮肤无瘙痒;③有脾大;④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⑤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综合胆红素增高;⑥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⑦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常见检查: 血清间接胆红素 血清甲胎蛋白变异体 经皮肤穿刺胆道造影 积液纤维结合蛋白 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 婴幼儿健康检查
就诊科室:消化、血液、儿科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胆石通胶囊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肝胆湿热,右胁疼痛,痞渴呕恶,黄疸口苦,以及胆石症、胆囊炎、胆道炎属肝胆湿热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