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血浆渗透压与什么有关

精选回答(1)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擅长: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血液科常见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热查因,血常规异常,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并发症的诊治。

提问

血浆渗透压与钠离子浓度、葡萄糖浓度、尿素浓度、白蛋白浓度以及年龄有关,这些因素会影响血液中溶质分子的数目,从而影响血浆渗透压。如果上述因素发生异常变化可能导致血浆渗透压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1.钠离子浓度
钠离子是构成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之一,其浓度变化直接影响血浆晶体渗透压和体积。当钠离子浓度过高时,会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水肿、高血压等病理现象。钠过多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量进行管理,如每日不超过3克。
2.葡萄糖浓度
血糖水平过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影响血液循环,长期如此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尿素浓度
尿素是蛋白质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泄,其浓度可反映肾功能状态。若尿素浓度偏高则表明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发生。降低尿素浓度需针对原发病因进行处理,如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使用利尿剂等。
4.白蛋白浓度
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重要蛋白质成分,其浓度下降会影响血容量和组织水肿。补充白蛋白可用作营养支持疗法,例如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适用于低白蛋白血症引起的水肿。
5.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机体新陈代谢减慢,水分丢失增多,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老年人群应适当增加饮水量以保持身体水平衡。
建议定期监测电解质平衡和肾功能,特别是对于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群。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头颅CT扫描来评估脑水肿状况。

2024-04-11 12:51

举报

医生回答(1)

林全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血浆渗透压与钠离子浓度、葡萄糖浓度、尿素浓度、白蛋白浓度以及年龄有关,这些因素会影响血浆中溶质分子的数量,从而影响渗透压。
1.钠离子浓度
钠离子是构成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之一,其浓度变化直接影响血浆晶体渗透压和体积。当钠离子浓度过高时,会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水肿、高血压等病理现象。钠过多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量进行管理,如每日不超过3克。
2.葡萄糖浓度
血糖水平过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影响血液循环,长期如此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以及配合医生的意见使用胰岛素注射剂控制血糖水平。
3.尿素浓度
尿素是蛋白质代谢产物,其浓度增高可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上升,引起组织水肿。降低尿素浓度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处理,如肾功能不全者需要遵医嘱使用保肾药物,如复方α-酮酸片、药用炭片等。
4.白蛋白浓度
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重要蛋白质,其浓度下降会影响血浆渗透压平衡。补充白蛋白可用作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恢复体力。
5.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肾脏清除水分的能力逐渐减弱,可能导致水钠潴留,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此外,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口渴、尿量减少等症状的变化,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电解质分析、血常规检查以及肾功能评估来监测上述因素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

2024-02-03 10:0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高血压 (高血压病,风眩)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高血压病一般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0%以上。高血压病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每个个体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个体差异性较大。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