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请问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血常规表现是
补充说明:请问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血常规表现是
a******W 2022-03-27 21:36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多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此时建议及时就医。
1.白细胞计数升高
当机体受到病毒和细菌双重侵袭时,免疫系统会处于高度激活状态以对抗病原体。白细胞作为免疫细胞的一部分,其数量会增加以应对感染。白细胞主要分布于血液中,但在炎症区域也会聚集。
2.中性粒细胞增多
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情况。中性粒细胞通常存在于血液循环中,但会在感染部位聚集以清除病原体。
3.淋巴细胞减少
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由于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淋巴细胞会被调动起来参与抵抗感染,导致其数量暂时下降。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器官和组织中,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在血液中。
4.单核细胞增多
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机体为了抵御病原体入侵,会启动免疫应答,此时单核细胞会从骨髓释放进入血液中,以发挥免疫作用。单核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见于其他组织间隙。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身体为消灭病原体而产生的炎症反应刺激嗜酸性粒细胞产生并使其从骨髓迁移至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但也可能在组织间隙中发现。
针对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可以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降钙素原测定等检查项目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以及抗生素如青霉素。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2024-03-17 02:1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外周血的嗜酸性粒细胞超过正常值(正常人不超过450/微升或占白细胞总数的 7%以下 )的病症。嗜酸性粒细胞描述:细胞质内含深红色大型颗粒。细胞核的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似,通常有2-3叶,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4%,即100-350个细胞/μ1。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细胞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较大的、椭圆形的嗜酸性颗粒。这类白细胞也具有吞噬功能。
症状起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疾病病因 1.十二指肠球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根据病因可分为四类: 反应性增多 (1)过敏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等; (2)感染 如:寄生虫、结核杆菌、衣原体等; (3)皮肤病 如:银屑病、湿疹、剥脱性皮炎等。 2.继发性增多 伴随某种疾病发生者,如: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Wegener肉芽肿、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肿瘤(淋巴瘤、各种实体瘤或囊性纤维化),内分泌疾病(Addison病、垂体功能不全等),免疫缺陷病(IgA缺乏症、Wiskott-AlDRich综合征、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间质性肾病。 3.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这种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恶性疾病表现。如: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4EO)、骨髓增殖性疾患等。近年来发现,PDGFRA、PDGFRB和FGFR基因异常可以引起严重的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类疾病属于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特殊类型,靶向性治疗药物对这类疾病患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4.特发性增多 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而不能找到其他确定的病因,被称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血液
阿比多尔片
治疗由A、B型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更昔洛韦胶囊
本品用于免疫功能损伤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者。1.于免疫功能损伤(包括艾滋病患者)发生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维持治疗。2.预防可能发生于器官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3.预防晚期HIV感染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盐酸伐昔洛韦片
用于治疗水痘带状疱疹及I型、I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包括初发和复发的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本品可用于阿昔洛韦的所有适应症。
八宝丹胶囊
用于湿热蕴结所致发热,黄疸,小便黄赤,恶心呕吐,纳呆,胁痛腹胀,舌苔黄腻或厚腻干白,或湿热下注所致尿道灼热刺痛、小腹胀痛,以及传染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等见有上述证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