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骨科> 儿童大便失禁> 儿童大便失禁的原因6岁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儿童6岁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可能是功能性排便障碍、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全、先天性巨结肠、直肠脱垂、脊髓损伤等病因导致的,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及时就医以评估病情并接受适当治疗。
1.功能性排便障碍
功能性排便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系统或其他身体原因导致的排便控制功能受损,从而引起大便失禁。这可能是因为大脑对肠道运动的控制减弱或者盆底肌肉无法正常收缩。行为疗法是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一种方法,包括定时排便训练、饮食调整和盆底肌肉锻炼等。
2.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全
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全是由于肛门周围神经或肌肉发育异常,导致肛门括约肌不能正常收缩,进而影响排便控制。这种情况会导致大便失禁。生物反馈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监测患者肛门括约肌活动来帮助其学习如何正确地控制这些肌肉。
3.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远端结肠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减少,近端结肠代偿性肥厚、扩张,形成巨结肠。病变肠段失去蠕动功能而出现便秘、腹胀等表现,当病变累及全部结肠时可表现为大便失禁。营养支持治疗对于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至关重要,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4.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或整个直肠从肛门处向外突出,严重者甚至可完全脱出肛门外。直肠脱垂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进而引起大便失禁。手术治疗是治愈直肠脱垂的主要手段,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直肠固定术、胶圈套扎法、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等。
5.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通常由外伤导致,可能会损害到负责排尿和排便感觉的神经通路,使患者丧失对膀胱和肠道的控制能力,从而引起大便失禁。针灸治疗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缓解脊髓损伤引起的排便障碍。例如选择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进行针刺。
建议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以减少肠胃负担。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直肠指诊、钡剂灌肠造影或超声波检查,以评估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和直肠的情况。

2024-03-12 19:5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大便失禁 (肛门失禁)

大便失禁即肛门失禁(copracrasia)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亦称大便失禁。肛门失禁的发病率不高,但非罕见。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造成病人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地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