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婴儿早衰症怎么检查出来
补充说明:婴儿早衰症怎么检查出来
a******W 2022-03-23 16:1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婴儿早衰症可以通过新生儿筛查、血清肌酸激酶测定、甲状腺功能测定、基因检测、肝脏活检等医学检查进行诊断。如果怀疑孩子患有此疾病,建议尽快就医以获取专业帮助。
1.新生儿筛查
通过新生儿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婴儿早衰症。通常在出生后3-5天采集足跟血样,然后送往实验室分析特定生物标志物。
2.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肌肉损伤或代谢异常,包括婴儿早衰症。此项检查需抽取血液样本,在无菌条件下离心分离血清,随后使用特定试剂盒测定肌酸激酶浓度。
3.甲状腺功能测定
甲状腺功能低下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进而出现类似婴儿早衰症的症状。医生会抽取血液样本,通过化学方法检测游离T4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4.基因检测
针对婴儿早衰症的基因检测旨在识别导致该疾病的相关基因突变。一般采用外周血DNA提取法获取细胞核DNA,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目标区域进行序列分析。
5.肝脏活检
肝脏活检有助于评估婴儿早衰症患者的肝组织受损程度。在超声引导下取出一小块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通常在局部麻醉下完成。
以上各项检查前,应避免进食含碘食物至少24小时以确保甲状腺功能测试结果准确。对于基因检测,应告知医生任何已知家族史,以评估风险并提供适当的遗传咨询。
2024-02-11 16:2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1.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为遗传性疾病,但其遗传特征不甚清楚,常有家族性,同胞可同时发病。大多为部分性甲状腺发育不全,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可发现颈部残留甲状腺组织,有时为异位甲状腺。偶可由母亲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接受131 I治疗或其他有害物质而使胎儿甲状腺发育出现障碍。 2.甲状腺肿大型:多为遗传性,称家族性甲状腺肿大型克汀病。由于甲状腺素的合成或代谢异常而致。其异常可发生在8个不同的环节,但有的缺陷仅在一。两个家族有过报道。 (1)甲状腺摄取或转运碘障碍:可能是酶的缺陷使碘化物进入细胞的"碘泵"功能异常,吸碘率及唾液碘/血浆碘比率降低。 (2)碘有机化缺陷:过氧化酶缺陷而使得甲状腺不能将无机碘化物变为有机碘,过氯酸盐排泌试验异常。其种类较多,其中引起完全性碘约有机化障碍者可产生克汀病,但不引起耳聋;而在碘的不完全性有机化缺陷对出现甲状腺肿和耳聋,但无智力障碍 (Pendred综合征)。 (3)碘化酪氨酸偶联缺陷:由于络合酶缺陷而致甲状腺素合成障碍,尿131 I排泄增高, (4)脱碘障碍:脱碘酶的缺陷而使碘的再利用受阻,可见131 I标记碘化酪氨酸尿中排泄增加。 (5)甲状腺球蛋白代谢异常:甲状腺球蛋白合成障碍而生产不正常的碘化蛋白。它们不能进行脱碘而从尿中大量排出,故尿中碘化组氨酸增多,血浆层析亦发现异常蛋白。 (6)甲状腺素分泌困难:巨噬细胞胞浆颗粒的蛋白水解酶缺陷而致甲状腺球蛋白分解释放T3,、T4发生障碍。 (7)甲状腺对促甲状腺素 (TSH)不起反应:极罕见,甲状腺不肿大,吸131I试验正常,TSH增高而生物活性正常,体外甲状腺组织代谢试验亦对TSH无反应。 (8)周围组织对甲状腺素不起反应:细胞核受体异常而使甲状腺素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内分泌
骨化三醇软胶囊
1.绝经后骨质疏松;2.慢性肾功能低下;3.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4.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5.假性甲状腺功能低下;6.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7.低血磷性维生素D抵抗型佝偻病等。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肝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
地高辛片
1 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2 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安立生坦片
本品适用于治疗有WHOII级或I级症状的肺动脉高压患者(WHO组1),用以改善运动能力和延缓临床恶化。支持安立生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包括特发性或遗传性PAH(64%)或结缔组织病相关性PAH(32% )病因学特征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