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肛肠外科> 大便有血> 幼儿大便有血丝和粘液是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幼儿大便有血丝和粘液可能是由细菌性痢疾、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不耐受、慢性结肠炎、巨球蛋白血症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当炎症刺激直肠时会导致出血,进而出现血丝。此外,由于炎症反应导致黏膜脱落,也会伴随有粘液。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
2.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的消化道疾病,其发病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有关,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损伤而引起出血。针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可通过心理咨询、饮食调整等方式来改善病情。
3.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是指机体对某些食物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从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以及便秘等,严重者会出现便血的现象。通常需要通过血液检测或皮肤点刺试验来确定个体对特定食物的不耐受情况,并建议患者避免食用已知引起症状的食物。
4.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长期存在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结肠黏膜会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的情况,此时就可能出现血丝和粘液的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美沙拉嗪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单克隆IgM增多,导致血液中IgM水平升高,进而影响到正常的凝血功能,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因此可能出现血丝的情况。对于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化疗药物,比如硼替佐米、伊布替尼等靶向药物进行针对性处理。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大便形态变化,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恢复。必要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做粪便常规、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问题。

2024-04-06 22: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细菌性痢疾 (菌痢,志贺菌病)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见。儿童发病率一般较高,其次是20~39岁青壮年,老年患者较少。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