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走路不稳> 七十多岁走路不稳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七十多岁走路不稳可能是帕金森病、脑梗死、多发性肌炎、脊髓型颈椎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表现,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持续丢失导致纹状体中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运动迟缓、肌肉僵硬和震颤是其主要临床特征。美多芭是治疗帕金森病的经典药物,通过改善纹状体中多巴胺的功能来缓解症状。
2.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大脑中的血管被堵塞,导致局部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引起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行走困难。阿司匹林肠溶片可用于预防脑梗死复发,因为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液凝固,从而减少再次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3.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骨骼肌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异源性疾病,可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无力、疼痛和萎缩,重症者可有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进而影响步态平衡。皮质类固醇是治疗多发性肌炎的主要药物之一,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免疫系统对自身肌肉组织的攻击。
4.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因为颈椎管狭窄压迫脊髓所致,当脊髓受压时会导致肢体协调能力下降,从而引发行走不稳的症状。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并稳定颈椎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例如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5.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逐渐流失,骨密度降低,容易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可能会导致身体重心偏移,从而引起行走不稳的现象。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疗法,如碳酸钙D3咀嚼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可以增加骨密度,提高骨强度。
针对七十多岁老人走路不稳的情况,建议进行头颅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以及步态分析等评估。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适当进行平衡训练,有助于改善症状。

2024-03-03 13:0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脑梗死 (脑梗塞)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脑梗死发病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MRI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