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母乳怎么办
补充说明: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母乳怎么办
a******W 2022-03-15 19:03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母乳可以考虑饮食调整、口服乳糖酶制剂、母乳喂养替代品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饮食调整
限制含乳制品摄入量,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观察宝宝反应。减少一次性摄入量过多引起的不适;适用于轻度至中度不耐受。
2.口服乳糖酶制剂
选择适合婴儿年龄的乳糖酶产品,在每次喂奶前加入奶粉中搅拌均匀后喂给宝宝。通过补充体内缺乏的乳糖酶来帮助消化吸收母乳中的乳糖;对于先天性乳糖不耐受且无法完全断奶的患儿适用。
3.母乳喂养替代品
选用与母乳成分相似的配方奶粉作为替代,如氨基酸配方、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等。这些产品经过特殊处理减少了致敏原,但仍保留了接近母乳的营养组成,可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可能影响新生儿及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腹泻等问题。在确认诊断后,应立即停用含有乳糖的配方粉,改用无乳糖配方粉。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益生菌制剂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
2024-02-20 11:31
举报向医生提问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这是一种和先天性乳糖酶缺乏不同的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开始喂养后出现暴发性腹泻,水样多泡的酸性大便,伴腹泻。可致呕吐、脱水、肾小管性酸中毒、双糖尿、氨基酸尿、白内障、肝和脑损伤,如诊断过迟可引起死亡。停止喂乳后腹泻消失,无乳糖尿和氨基酸尿症。当未分解吸收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肠道存在的细菌发酵成为小分子的有机酸如醋酸、丙酸、丁酸等,并产生一些气体如甲烷、H2、CO2等,这些产物大部分可被结肠重吸收,而未被吸收者或仍未被分解的乳糖可引起肠鸣、腹胀、腹痛、排气、不舒服、腹泻等症状,有的人还会发生嗳气、恶心等。这些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症。乳糖不耐症状个体差异很大。严重的乳糖不耐受多于摄入一定量乳糖后30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乳糖不耐症对婴幼儿影响较大,并会同时伴有尿布疹、呕吐、生长发育迟缓等,成人有时伴恶心反应。不耐受症状的多少和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小肠内乳糖酶活性、摄入的乳糖量以及是否同时摄入其它类食品等。
症状起因:先天性乳糖不耐受五大原因 乳糖是奶类含有的一种糖类,在小肠中必须经乳糖酶的水解变为两个单糖,即葡萄糖和乳糖后才能被吸收。乳糖酶缺乏的人,在食入奶或奶制品后,奶中乳糖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而滞留在肠腔内,使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体积增加,肠排空加快,使乳糖很快排到大肠并在大肠吸收水分,受细菌的作用发酵产气,轻者症状不明显,较重者可出现腹胀、肠鸣、排气、腹痛、腹泻等症状。医生们称之为乳糖不耐受症。具体来说有以下五大原因。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指自出生时机体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是机体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所致,这一类型很少见。 2、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又称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人类世代饮食习惯导致基因改变,发病率与年龄和种族有关,大部分人属于这种类型。 3、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小肠上皮损伤而导致的暂时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见病因如感染性腹泻,机体疾病康复可后恢复正常 4、对于小儿来说,秋季多发性腹泻、细菌性腹泻会引起肠胃功能的暂时低下,乳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持续饮奶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5、大剂量服务头胞类、内酰胺类抗菌素后也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可能疾病: 小儿普通易变型免疫缺陷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