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骨科> 儿童大便失禁> 儿童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儿童大便失禁可能是功能性排便障碍、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全、先天性巨结肠、脑瘫、脊髓损伤等病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1.功能性排便障碍
功能性排便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系统、肌肉功能异常导致的大便控制能力下降。这可能引起肠道运动不协调,进而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可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来帮助患者识别并控制其排便反射,以恢复正常排便模式。
2.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全
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全是由于肛门直肠部位神经和肌肉发育缺陷引起的,会导致肛门无法完全闭合,从而引起大便失禁。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如括约肌成形术等,通过增强括约肌功能来改善控便能力。
3.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远端结肠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减少,使该段肠管失去蠕动而狭小,近端结肠代偿性肥厚、扩张,形成巨结肠状态。病变肠段长期处于痉挛狭窄状态,不能正常蠕动,内容物积存于此处形成巨大腊肠样肠管,因此被称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可通过营养支持治疗进行缓解,包括口服补充电解质溶液以及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
4.脑瘫
脑瘫是由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导致的综合征,可能会累及运动中枢,影响排便反射,导致大便失禁。针对脑瘫患者的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参与,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5.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可能导致受损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或缺失,排便反射受到干扰,进而出现大便失禁的现象。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的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可以促进神经恢复和重建。
建议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的排便时间。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直肠肛门测压和影像学检查,如钡剂灌肠X线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

2024-03-30 03:5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先天性巨结肠 (希尔施普龙病)

先天性巨结肠为一错误的命名,因为巨结肠改变不是先天性的。由于巨结肠的远端肠壁内没有神经节细胞,处于痉挛狭窄状态,丧失蠕动和排便功能,致使近端结肠蓄便、积气,而续发扩张、肥厚,逐渐形成了巨结肠改变。 有遗传倾向。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