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症状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表现为疼痛、肿胀、触痛、功能障碍和畸形,需要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疼痛
由于外力作用导致股骨颈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引发剧烈疼痛。疼痛通常位于大腿根部,可能伴有刺痛感,尤其是在移动患肢时更为明显。
2.肿胀
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会引起周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受伤区域形成肿胀。肿胀一般出现在受伤部位附近,可能会压迫神经和血管,加剧疼痛和不适感。
3.触痛
触痛是由于骨折端刺激周围神经而引起的敏感性增加。触痛通常集中在骨折处,患者会因害怕进一步伤害而不愿让他人触摸。
4.功能障碍
功能障碍源于肌肉痉挛、关节僵硬等继发性改变,影响肢体活动能力。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行走困难、站立不稳等症状,在尝试移动患肢时尤为明显。
5.畸形
畸形可能是由于骨折线不规则或复位不良造成的,会影响骨骼正常的解剖位置。畸形多见于患侧下肢,可表现为腿部长度缩短、髋关节倾斜等异常姿势。
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状,建议进行X光片、CT扫描以评估骨折情况。治疗措施包括固定疗法如石膏或手术内固定。患者应避免负重,减少患肢活动,以免加重损伤,同时注意营养均衡,促进骨折愈合。

2024-01-20 13:4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在66~76岁。女性发生率较男性高3倍。Griffin和Boyd对3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表明:伤后3个月内的病人病死率为16.7%,大约是股骨颈骨折病人病死率的2倍。如此高病死率的原因为病人年龄较大;造成骨折的创伤较重;骨折后失血量大;治疗手术相对较大。由此可见,转子间骨折是较为严重的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如仅考虑骨折愈合,保守治疗即可奏效。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病死率较高,保守治疗中肢体活动长期受限,骨折合并症较多。因此,近年来一致认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原则是,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及病人术后早期肢体活动。Horowitz报道,在转子间骨折病人中,牵引治疗组病死率达34.6%,而内固定组病死率为17.5%。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手术合并症的发生大大减少。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已成为首选方法。

推荐医生更多